醞釀近3年的新醫改方案,在即將公佈之際,遭遇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令這場醫療體制改革被賦予刺激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使命。中央高層早已關注到醫改對拉動內需的作用,權威人士透露,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曾在會議上直言,中國民眾一怕病、二怕老,只有建立讓老百姓無後顧之憂的保障體系,才能真正拉動內需。
「國家對醫療保障體系的投入,將對擴大內需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劉國恩引述調查數據說,目前「擔心沒錢治病」是中國人的第一大隱憂,老百姓捨不得用「救命錢」來消費。國家建立起一個覆蓋全民的醫療體系,令國人無後顧之憂,自然而然就能刺激消費、撬動巨額儲蓄。
國人無後顧憂 便肯花錢消費
國務院對醫改投入8,500億元中,將有多少用於全民醫保建設?劉國恩認為,應在總額的四分一至三分一之間,也就是2,000億元至2,800億元左右。也有媒體分析認為,投入醫保系統的資金「起碼要在1,200億元以上」。雖然目前無法對數額做出定論,但專家們認為,「這毫無疑問將帶來巨大市場」。
經濟學數據顯示,在貧困地區投入增加1%產生的效益,將是在富人地區的4倍。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醫保是「全社會湊錢來幫助生病的人」,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無論從經濟學角度還是社會學角度,都是最划得來的政策。
劉國恩通過經濟學理論算了一筆賬,「如果國家向醫保系統投入人均300元的費用,老百姓就可能拿出3,000元來消費」。他說,基於當前中國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存款居高不下等因素,保守估計醫保投入最少將產生10倍的乘數效應。根據這一判斷,覆蓋全體國人的醫保體系最少將撬動1萬億元的內需。
醫藥市場擴容 未來持續景氣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生病,所以國家按人頭下發的醫保費用,很多仍『躺』在銀行裡」,劉國恩說,2010年中國每人每年的醫療補助最低標準為120元人民幣,但實際花費可能並沒有那麼多。國家沒有投入很多資金,就可以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更可激活內需需求,「其乘數效應將遠遠超過大型基建項目」。
除通過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來拉動內需,新醫改方案還將大大擴容醫藥產業。商務部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金融危機發生後,2008年幾乎每個行業的增長都在下降,唯獨醫藥產業一枝獨秀,增長速度高達到34%。有預測稱,醫藥產業在2009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速可能會達到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