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單位人」危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個體的豐富才是社會進步的標誌,退休老人的生活,可以從審視健康生活的價值開始。

陳曉鳳

 不久前,聽說一位頗有名氣的記者退休後不久就患了老年癡呆症,不由黯然感慨。這位老記在任時被知名企業爭相邀請,家裡經常高朋滿座,退休後立時門前冷落。被社會拋棄的感受讓他很快就垮了。

 作為體制內員工的「單位人」,脫離單位後普遍面臨著心理危機。

「單位人」文化

 「單位人」,顧名思義,就是靈與肉完全依附於某個單位,在大一統體制中被磨掉社會甚至自然屬性的人。單位人就像龐大機器中的一個零件,或者一個工具,被磨損後可以隨意替換和丟棄,極難作為單獨的個體面對社會。新舊體制交替的時代,不難在身邊看到這樣的人。

 國企為主要就業渠道時,「以單位為家」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個大單位往往類似一個大家庭,福利從搖籃延伸到墳墓。當年有效益好的單位甚至把給職工買墓地當成經驗介紹。在中國一些處於壟斷位置的國有大企業,至今可以看到相對封閉的單位福利社會。

 終生制的職業模式中,單位人往往年輕時就進入某單位,在一個固定的崗位上走完幾乎一成不變的一生。他們把全部的才華、思想、志趣,完全融入喜愛或者不喜愛的職業中。他們的朋友、競爭對手、甚至敵人都在一個單位中,單位既是他們的衣食飯碗,也是他們事業的平台、社交圈、家庭成員聚集地。當年,員工兩口子打架告狀到單位讓領導給擺平的,也不在少數。

 封閉的單位文化禁錮了人的精神。單位人甚至離不開敵人。30年前曾批鬥過你的人,或許就住在你的樓下。每天看到他在樓下散步,遛狗,見面彼此還得點頭微笑。單位人在無可選擇的人際關係中掙扎,因為沒有能力選擇另一種方式生活。以單位人際關係為全部精神養料的人,難免心靈空虛。有位半生以在單位搬弄是非為樂的中年男性,因體制改革退職後,便在百無聊賴中迅速落魄。

 單位文化中,「單位」成了人的標籤。單位決定你的收入、發展前景、社會地位甚至命運,人的價值要由單位價值而定。如果你在石油、電訊、自來水公司等壟斷行業,一個平庸的小工其社會地位都會高人一等;如果身在沒落的機械行業,才能出眾的總工程師也可能活得窩窩囊囊。

 沒有單位就沒了信譽。脫離單位的自由職業者幹得再成功,再德才兼備,也難有社會地位。一位中字頭諮詢公司的知名諮詢師因說了過頭話被踢出單位後,以個體諮詢師面對公眾時信譽度便大不如前。所以許多人離開單位單幹後,還是動不動就給自己安上原單位的「標籤」。他們看不起單位文化,卻不得不服從社會的勢利。說一個人沒有單位,就跟說他沒有戶口一樣,立刻就被人低看一頭。一等單位是政府機關,二等是大壟斷國企。勞資關係十分簡單的外企、民企,基本不算在傳統的「單位」概念範疇之內。

單位人怕退休

 身處國有單位高層者最怕退休。退休不僅意味著失去高的社會地位,高層的社會關係,還意味著收入的一落千丈。一退休,免費公車、昂貴的養車費用、宴請等公款消費就全沒了。因此,許多高層臨近退休時內心都有恐懼的「倒計時」,捱一天是一天,在「位高權重」與「一介平民」之間痛苦掙扎,那情景竟與得了絕症後千方百計延續生命類似。有位局級退休後,不屑於與小區裡的退休平民來往,找不著與其他普通退休者的共同話題,只能遠遠地看著人們下棋打牌,不久便在落落寡合中得了癌症去世。

 國有單位管理層任人唯親的提拔路途,使不少高層管理者素質低下,由此帶來的低效、多變的行政,讓國有單位員工成為勞動強度最大的群體之一,累身又累心。眾多底層單位人習慣無償奉獻的生命模式,習慣被安排好的生活,盲目地忙累半生後,個人便異化為長官意志的工具,喪失了自己支配自己的能力。自由,對單位人來說成為折磨。

 深深依賴單位的普通員工也怕退休。為怕寂寞,有人盡量延長職業生涯。有位機關普通女秘書法定退休年齡後還繼續給領導跑腿十幾年,70多歲才正式退休後,沒幾年就摔斷了腿,基本沒享受到晚年閒情。有位工程師退休十幾年後還是每天按時到辦公室上班,做那些基本無創意可言的單調工作,這活兒他幹了一輩子。他沒有任何愛好,不幹這個就不知如何打發時間。

 其實,被視為精神支柱的單位,多數人際關係都是互為工具,人情早就薄如水。有位機關處級女幹部,奉工作為生命,兢兢業業勞動幾十年後,落了一頭白髮一身病,得了抑鬱症後不得不回家養病。令她傷心的是,她生病時無論上級下級竟無一人前去探望。有位機關人事處長,在位時人人捧著,退休後無人答理,因為她在單位裡一個朋友都沒有!許多大型國企改制時,創業的元老級員工也會被高管無情拋棄,淪為收入不夠吃喝的下崗員工。人們發現,曾視為身家性命的「單位」二字,有時竟是空的。

生命的意義

 一個從沒上過班,大字不識的農婦,會把靜靜繡一隻鞋墊當成舒坦,把料理家務視為樂趣;一個自由職業者,可以為有時間讀書而喜悅。而單位人在無事忙中,卻既喪失了享受安閒與親情的能力,也沒有培養起享受精神歡悅需要的人文素養。快樂地活著,為了生命本身;這個淺顯的道理單位人會認為是淺薄。

 有位早年被安排去支援邊疆的內地幹部,一生與家人兩地相隔,子女教育沒關心過,各類家庭義務基本沒有盡。退休回到北京本該安度晚年,可惜已與家人親情淡漠。無話可說之下,只能每天孤寂地呆在自己小屋中,直到去世。

 過於擁擠的城市,加深了單位人的危機,多年生存於水泥森林的夾縫中,人便喪失了感受自然的能力。四季的情致,清澈的藍天,雲彩的變幻,植物的生機,落日的美景,都再不能激起單位人內心的感動。一個閉塞的老農默默坐在秋陽下感受的那份愜意,單位人是不能理解的。

 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說,人的本性不能以勞作為目的,而是以能夠安然享有閒暇為目的。他甚至建議設立培訓公民學習如何享受閒暇的課程。

 單位人回歸社會人,不僅需要打破封閉的單位文化,更需要寬容的人文環境。

 新一代年輕人正在否定單位文化,不再把自己當成單位的附庸。社會保障的進步,單位辦社會的窮途末路,讓越來越多的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去安排自己的生命,讓職業、事業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新興的自由職業者階層,也正在受到更多的社會尊重。在更多居民多元化的社區,人們已經打破了單位、等級的限制,只作為公民建立起廣泛的社交圈。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宇宙,多元化渠道就業的今天,個體的豐富才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相關新聞
百家廊•「單位人」危機 (2009-03-20) (圖)
杜亦有道•難敵時光 (2009-03-20)
扶林晚風•饒宗頤與敦煌學 (2009-03-20)
一網打盡•良 心 (2009-03-20)
琴台客聚•七十年代「我的網絡」 (2009-03-20)
翠袖乾坤•除卻了西九 (2009-03-20)
寫我遊情•火雞不感恩 (2009-03-20)
百家廊•越洋風暴 抹了宏圖 (2009-03-19) (圖)
生活語絲•領導人合照 (2009-03-19)
思旋天地•春色迷人 (2009-03-19)
海闊天空•奧巴馬誤掃拉斯維加斯 (2009-03-19)
琴台客聚•武松咂酒 有心生事 (2009-03-19)
翠袖乾坤•捐 贈 (2009-03-19)
獨家風景•低調第二春 (2009-03-19)
百家廊•在不同稱呼的背後——對歧視話語的反思 (2009-03-18) (圖)
脈望書房•荷里活的「見面禮」 (2009-03-18) (圖)
杜亦有道•太過巧合 (2009-03-18)
思旋天地•用心相待 (2009-03-18)
娛視觀•港股專題講股 (2009-03-18)
琴台客聚•黃春明與眼淚與微笑 (2009-03-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