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除卻了西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20]     我要評論

連盈慧

 真要發揚本土藝術,執著地區場地,不如化整為零,遍地開花。

 何必計較戲院可以容納多少座位,大有大做,細有細做好了,比如空置多時的油麻地戲院便應在考慮之列。

 嫌地點不好,就顯然過於重視粵劇殿堂化。粵劇正可愛在雅俗共賞,戲迷什麼階層都有,老輩媽姐挑夫對粵劇的了解,往往便遠超越不少當時一般知識分子(那時代,知識分子甚至還瞧不起粵劇)。

 任姐第一批先知粉絲,便來自一群打住家工的阿金阿銀;欣賞新馬師曾唱腔的,亦多來自肉檔果欄強哥陳伯,老輩基層觀眾只要伶人唱做好,爛衫戲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會因為老倌掛鬢戲服不靚背景不夠堂皇而起哄,認識粵劇藝術水平之高,就遠勝過今日永遠長駐幾百元前座的闊太;粵劇粵曲貴族化之後,誰敢說為欣賞戲裝展覽豪華場面而來的觀眾,不是日漸多過真正藝術愛好者?聽說風氣甚至惡俗到連有些大劇團的音樂師傅,都給五音不全的「歌師奶」高薪挖走了。

 過去類似油麻地那些不顯眼的地區,便不知孕育過多少日後大老倌,紅伶看不上眼,政府真心愛護粵劇,油麻地戲院撥供新秀表演,便已功德無量;近年成績優秀的新秀不少,苦在劇團堅守「寧可送布,不肯讓路」的傳統觀念自保,新秀想插身職業劇團已難過登天,那些明知前景渺茫的年輕人,鍥而不捨熱愛粵劇,年年月月過著苦行僧的日子,政府愛惜本土藝術,他們才是最應關注的一群。

 今日紅伶平均已屆中年,觀眾亦少見十八廿二,培植欣賞粵劇的接班人也是當務之急,學校加插粵劇課程(京昆同源,理應並論),長了知識,總不如自幼由家長帶進戲院觀賞,才容易對粵劇產生感情,今日的老戲迷,便無一不從親人免票攜帶入場培養出興趣,成年後自己買票,就是對粵劇最佳回報了。

相關新聞
百家廊•「單位人」危機 (2009-03-20) (圖)
杜亦有道•難敵時光 (2009-03-20)
扶林晚風•饒宗頤與敦煌學 (2009-03-20)
一網打盡•良 心 (2009-03-20)
琴台客聚•七十年代「我的網絡」 (2009-03-20)
翠袖乾坤•除卻了西九 (2009-03-20)
寫我遊情•火雞不感恩 (2009-03-20)
百家廊•越洋風暴 抹了宏圖 (2009-03-19) (圖)
生活語絲•領導人合照 (2009-03-19)
思旋天地•春色迷人 (2009-03-19)
海闊天空•奧巴馬誤掃拉斯維加斯 (2009-03-19)
琴台客聚•武松咂酒 有心生事 (2009-03-19)
翠袖乾坤•捐 贈 (2009-03-19)
獨家風景•低調第二春 (2009-03-19)
百家廊•在不同稱呼的背後——對歧視話語的反思 (2009-03-18) (圖)
脈望書房•荷里活的「見面禮」 (2009-03-18) (圖)
杜亦有道•太過巧合 (2009-03-18)
思旋天地•用心相待 (2009-03-18)
娛視觀•港股專題講股 (2009-03-18)
琴台客聚•黃春明與眼淚與微笑 (2009-03-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