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連貴
清明節將至,我有些惶恐:怕上墓園,每年此時,墓園鞭聲炸耳,煙籠霧罩,紙蝶飛旋;掃墓之人摩肩接踵,擁塞如蟻,身臨其境,苦不堪言。
清明緣何要吃這般苦?我想起小時候過清明節。
那時,母親的靈灰寄存於武昌蓮溪寺,每至清明,父親帶我們兄妹幾個前去「問安」(寺中無墓可掃)。除了思念母親而心有隱痛,一路上我們還是愉快的。出城,翻過鐵路便是郊外,空曠的田野,遠離城市的塵囂,空氣清新、潔淨,真可一洗肺腑;遠近阡陌縱橫,池塘處處,馨香的油菜花把空氣都染香了,吸一口,沁人心脾;更兼春陽吐艷,「布穀」啼鳴,風傳寺鐘;這裡雖是佛國聖地,亦如桃花源裡。
遠遠望見三棵參天的大樹及其掩映下的梵宮禪林,這便是聞名遐邇的蓮溪古剎了。入得寺中,祭奠過母親,父親自與方丈講經談佛,我們幾個孩子便去各處「隨喜」:我們在廟堂裡模仿各種坐姿的菩薩,去廟前攀援那隻大煉鋼鐵時差一點被化為鐵水的臥地大古鐘,於斷壁頹垣下聽蛐蛐的鳴唱,去寺後那片野草地裡亂「瘋」,去油菜地裡抓蝴蝶,去池塘邊捉蝦,日斜,盡樂而歸。
清明自古便是郊遊的日子,宋《夢粱錄》載:清明日,「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清明前後十日,城中仕女艷妝飾,金翠琛縭,接踵聯肩,翩翩欣賞,畫船蕭鼓,終日不絕。」《清明上河圖》則極其生動地描繪了京郊士民踏青郊遊、市集買賣的熱鬧情景。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藉此懷念親人,追思往昔;但同時清明也是寄情山水、遠足遊樂的節日。
久困城市,身心疲憊,我們何不在這一天回歸一下自然,承受大自然的撫愛?倘有可能,親友之間也可以在這一天或聚會,或野餐,豈不其樂融融?甚或不妨走遠些,欣賞風景,探尋人文勝跡,則更有一番雅趣。如此優哉遊哉,竟日而返,不也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