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圖:李卓賢(部分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最近有很多搞彈事件,大至國際間飛彈疑雲,小至孩子在屋h自製炸藥,嚇著隔籬鄰舍事小,傷及自己與無辜事大。我們的2009年就在硝煙飛散中就這樣踏入了4月。4月是復活節,帶有重新復活之意,姑且學學藝術家在參與商場活動時,如何運用不同材料,演繹生命與藝術。做蛋嘛,還是做藝術的好。
本地商場apm最近應復活節舉辦創意綠色動物園,邀請了多位海外及本地設計師,合作創造藝術品,包括來自英國的雕塑家Michelle Reader、香港視覺藝術家甘志強、木雕塑家王天仁,還有本刊剛訪問過的動畫人John Chan,製作多種與動物有關的藝術品。本報訪問了甘志強和Michelle Reader,談一談展覽的創作意念。
甘志強:作動生產
甘志強在本地創作多年,以製作和雀鳥有關的藝術品聞名,較知名是在2002年於藝術中心放置的「僭越」(四層高的鳥籠裝置),以及他分別在1997年和2007年製作的「自由.行」作品。在是次復活節活動中,甘志強做了一個名為「作動」的裝置。
「這個大自然很偉大,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個孕育的過程,在過程中慢慢成熟,會破殼而出。」
甘志強指,復活節好比復活和誕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甘志強製作橢圓形鳥籠以外,裡面有幾隻色彩繽紛的蛋。這幾隻蛋是甘志強犧牲的見證,訪問時他咳嗽不止,才知道他一向對噴漆敏感,但還是堅持色彩繽紛的製作。
公關小姐在訪問時開了不知何處的開關,整個鳥籠(鳥蛋?)隨即震動起來。
「為甚麼會震?因為每一朵花在快要開的時候都會震,那時是最美的。我還希望作品有一個功能是,它能帶出一些思考,可能只有一兩秒,但一兩秒的思考就行。」甘志強說。
請停下來一兩秒
對甘志強來說,裝置藝術最重要是把一個環境和空間改變。這又連繫到他的作品《僭越》,他希望在別人腦裡佔據一小塊記憶,並認為那是一件好事,只要人們見慣不怪,artwork又可以令城市的文化水平高一點。
其實那些路人停下不止一兩秒吧?
甘志強一向對關於鳥的製作很感興趣。他在1997年製作一個名為《門》的裝置,在場館內放了百多個打開的鳥籠,籠裡有水和食物,有半數的鳥兒都自願留在籠裡。他也在香港藝術中心做過火箭形的鳥籠。
「對我來說,雀籠是我的筆,或者是字母ABCD,不同的演繹與堆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與答案。」
「雀籠是我做了十幾年的作品,就像親切的老朋友,很人性化。這就好像人生沒有這件事情,有天忽然讓你遇到一位伯樂,它會在很多事情上幫到你,它就是我的畫筆,我的電油。」甘志強嘗試解釋他和鳥籠的關係。
相比於其他藝術家,甘志強是一位較能清楚解釋自己作品的藝術家。「解釋artwork就好像為BB仔改名,很難。他有甚麼生活習慣,喜歡吃甚麼,你是不會知道的,因為那是很潛意識的事情。」
「就好像廚師做菜,下幾多斤鹽幾多斤糖,只是做給你看的,自然下幾多調味料,要累積至一定經驗才行。」
「我不喜歡把藝術品提升至高不可攀,它是一味很美味的菜。但每個廚師都有他們慣性的動作,在過程有甚麼問題,有甚麼想法在裡面……當然有些作品只需要看一兩次,你就能刻骨銘心。」
Michelle Reader:拼貼再創作
Michelle Reader是來自英國倫敦的藝術家,1994年畢業於帝蒙佛大學藝術系,也曾在中央聖馬汀藝術及設計學院主修透視法專業。
12年前,她感覺到循環再造的重要性,希望宣揚環保意識,要人們「再創造」這些廢料,於是開始利用回收物料拼貼製作雕塑。「除了場內展示的動物,我還會製作拼貼的人像。我曾經做過比這次展出更大的藝術品,大型藝術品在平衡方面很考功夫。我也曾為一家人製作塑像,那是利用他們從家中收集的廢料製作的。」
在是次活動中,Michelle製作了兩隻大型的「再造兔」和「再造雞」。她指出,在來港以前她首先利用電腦設計好圖像,然後把它傳給香港主辦單位製作藝術品的身體,她則自己製作四肢帶來香港。
除了紙張,有甚麼特別的材料嗎?「例如那隻雞,牠的翅膀是用膠手套製作的,而眼睛是用鋁鑵底製作,身體則是以剪碎的膠袋貼成。」她認為,製作藝術品最難的是要把兩種不同的物料組合。
你是不是一個環保的激進分子。「我想頗為接近,可能吧?」Michelle笑說。
「倫敦有些商場有時也會放置藝術品。有時我會為一些地方團體製作藝術品,它們大都是可以四處移動的,可以四處展覽。」她也曾為多個英國地方議會進行環保設計工作,亦參與Addias、Reeboks做產品設計。
「我在倫敦開過一些工作坊,特別不少孩子利用再造藝術發揮創意。」不說不知,這是Michelle第一次來港,也是她首次來到亞洲地區展出。以往她較多到英國和西班牙作藝術交流或個人展覽。
apm綠色創意動物園
日期:4月1日至19日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12時
地點:觀塘apm大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