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靜晶
財經節目,總有接聽觀眾來電之環節,只見正襟危坐的股評人,為焦慮求助者指點迷津……成年人「打電話問股票」的情景,卻叫人聯想起二十多年前小朋友的「打電話問功課」。
這在不少人心中留下印象的服務,原來並不長壽,僅有5年而已。它由香港電台及教協合辦,1985年5月開始,每星期一至五,由教師下班後業餘接聽6小時的「求助電話」,並在每天下午有半小時的電視直播。可惜,節目因收視欠佳,最終在1990年9月完結……似乎,沒有人喜歡打開了「公仔箱」後,依然看到老師的臉,還聽到「功課」兩字。
然而,這服務又是否真箇沒需求?近年,有補習社行騙,哄家長繳交月費,讓子女致電問功課,事後卻去如黃鶴,中招者竟不少。這似乎又顯得,「打電話問功課」仍有一定的叫座力。
意想不到的是,正因騙案吸引傳媒注意,順勢又披露了港台的「問功課」節目,原來早就悄悄地「復活」過來!事緣,2000年港台與教協又再聯手,炮製了「上網問功課」,這趟追上潮流,增加網上聊天室、留言版、電郵、手電短訊(SMS)等方式,亦保留著傳統的電話熱線。電視節目則在逢星期六或日(非賽馬日),於上午10時至10時30分,在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出。「大朋友」們,又會否找天提早起床,緬懷一番?
不說不知,鄰埠澳門,自97年起至今,一直都有打電話問功課服務。其特別之處,是回答問題者不一定是職業教師,而是義工。每逢4至5月,都會刊報招募輔導人員。凡就讀各大專院校的學生,或具有大學學位的澳門市民,在接受數個月的培訓後,就可以在新學年為小學生解答疑難。
可是,不論香港的「科技革命」或澳門的「全民參與」,似乎都未能令服務廣受注目,甚至很多人已把之歸類入集體回憶之列,渾然不知它依舊活生生在身旁!畢竟,現在資訊發達,學生要找答案,遠比過往輕易。據知有好些老師,下班後甚至會在家裡打開「MSN」(即時聊天軟件),隨時為學生解答問題……「打電話」已非唯一渠道,說之完成了歷史使命,亦不為過。
反而,另一類似的服務—「打電話聽故事」,也在歲月中消失,就有點令人痛心。曾幾何時,致電那故事熱線,就會有多個童話寓言可供選擇,中英文亦可,幾個按鍵後,就開始播放故事錄音。這其實等同近年在西方頗受歡迎之「有聲讀物」(audiobook),現下兒童不愛看書,那麼找個人「講」給他們聽,無疑是個好點子。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同時學習發音,非文字書所能及。
嘗試尋找,結果只見有一條碩果僅存的聽故事熱線,卻是教會為了傳揚福音而設……反而,成年人的「黃色電話」,卻又依然琳瑯滿目!小朋友的電話服務之所以漸漸沒落,或許不是他們沒需要,而是大人們只顧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