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西馬山黑山羊大量供應港澳。
治理石漠化的癥結,在於解決石山地區農村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與封山育林、保護生態之間的矛盾尖銳。
山區養殖多以放養為主,部分已經封山育林的石山地區生態被牲畜破壞的現象出現反覆。楊明介紹,由於缺地少糧,有的甚至「十多畝地一個籮筐就可裝完」,除外出務工外,養牛、養羊便成了石山區農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最終形成了生態惡化—口糧不足—開墾放牧—生態惡化的惡性循環。
黑羊供不應求 大量出口港澳
馬山縣是全廣西唯一的「供港澳活羊中轉場」,馬山黑山羊大量出口到港澳等地,目前年均出口量3萬多隻,主要銷往港澳及東南亞地區,供不應求。據了解,廣西黑山羊亦「登上」港人餐桌,是港人酷嗜的「羊腩煲」主料。但一直以來,黑山羊的過度放牧嚴重惡化生態。為了把產業發展與保護生態統一起來,保證石漠化綜合治理和農民增收得到雙贏,馬山縣大力推廣「羊當豬養、草當糧種、科學圈養、適當運動」的生態養殖模式。目前,馬山縣通過推廣種植高產牧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降低了牛、羊放牧對石山草木植被的破壞,促進了石漠化治理。同時,養羊業初具規模,養羊戶達l.45萬戶,養殖量達12.5萬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