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海定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建聯最年輕副主席張國鈞 參破球場弱勝強 推波政海浪逐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從運動精英 到政壇新星

本報記者 徐海煒

 手錶上已是晚上9點多,跑馬地球場如盆地般,被四周高聳豪宅的燈光籠罩著。剛剛下班的張國鈞一身球衣,手裡提著對金呈亮的皮鞋,從遠處緩緩走向球場,完全是林海峰《男子組》裡所描述的中環「波友」。當晚做「替工」,把守龍門,他依然全情投入,聲嘶力竭地向場中的隊友叫嚷著「提場」,非常肉緊,徹底顛覆了平日官仔骨骨的斯文律師形象。

 原來,他拿過學界足球冠軍,差點便入了體院,做精英運動員,卻因看了《壹號皇庭》,而立志做律師,他說這是不少同期律師都有的相似經歷。不過,與同齡人比起來,張國鈞顯得很聰明,卻亦帶著點躁動,期待獲得突破的過程。或許,是因為他最近有了一個新身份─歷來最年輕的民建聯副主席。

  《壹號皇庭》於1992年4月19日首播,可能連它的編劇都想不到,這套電視劇竟影響了一代人的職業理想。在那個律師熱的時代浪潮下,張國鈞亦對之心慕神馳 ,「我當年入讀法學院時,教授問大家為甚麼想當律師,許多同學多少都有受到這個因素(律師熱)的影響。」但入行後,始知並非「戲如人生」,他笑說:「劇中的律師很有型,都是放工飲杯東西,已經過一天,但到我真的做了律師,卻從未試過這樣的生活。」

當律師易「搵食」棄入體院

 不過,中學時期的張國鈞,其實對運動甚有「慧根」,籃球、足球、羽毛球,乃至田徑,幾乎所有體育校隊都有他的身影。自言打波多過讀書,又拿過學界冠軍,他笑說:「以前我也是6件腹肌的瘦版。」中三那年,體育老師要推薦他入體院前身的銀禧體育中心,做精英運動員。唯本著「搵食大過天」的香港精神,「我考慮再三,還是擔心將來踢波未必搵到食,最終都選擇了做律師。」

 雖與精英運動員擦身而過,但張國鈞從來沒有放棄踢波,因它不只是一項運動,還是他人生的哲學。「足球對我來說,其實它的遊戲規則很簡單,但要玩得好就很難,即使是比較弱的球隊,只要運用的戰策對了,是可以贏波。同樣的,任何事情,你都無可能總是在優勢,有時可能處於弱勢,但策略用得好,一樣有機會反敗為勝。」

問政波友自設「聚焦小組」

 近年網上「招兵買馬」,張國鈞亦找了30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年輕有心人,組隊參與業餘聯賽,找回讀書時一身臭汗的運動滋味。球場上一起賣力流汗,分享輸贏的喜怒哀樂,球場下他亦藉機與隊員交流對時下熱話的看法。

 張國鈞解釋道:「他們其實是很典型的香港小中產,對於政黨立場,他們可能比較模糊,但對於特定的議題,他們就有自己的意見。如果我只找民建聯的黨員問意見,他們的睇法可能都會比較『民建聯』,但在這些時候,聽一下其他年輕人的意見,便可掌握到民建聯以外的睇法。」他笑說:「他們是我自己的focus group(聚焦小組)。」

培訓年輕黨員「牙尖嘴利」

 這群有心「波友」最新的意見,是感覺民建聯的年輕人唔夠「牙尖嘴利」,「這令我思考,究竟我們年輕黨員的辯論能力不足,還是對政策了解不足,這些都啟發我去思考如何改善年輕黨員發展的問題。我見到的情形,是許多民建聯年輕人出去時,太害怕講錯野,結果上到政黨論壇便拿著party line(政黨標準答案),你無論問甚麼,他都是講同一套東西。」

 因此,張國鈞認為,未來的年輕黨員培訓,首要是對政策的徹底掌握,才會有信心與其他人爭論,才有機會說服別人,同時亦要增加到外面鍛煉的機會,希望可改變外界對民建聯年輕人不夠「牙尖嘴利」的看法。

迷書籍充實理論 慕列根語言魅力

暢游書海 從球場「跳到」中環的寫字樓,張國鈞換回西裝皮鞋,辦公室裡的幾本政治書引起了記者的注意。New Prince(新君王論)、Eyewitness to Power(美國總統的七門課)等等政治好書,都是他的囊中物。原來,張國鈞亦是能文能武,是個好書之人,「去到書店,你留下我,就可以不用再管我,我可以一日一夜地留在書店裡看書。」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工作很忙,但張國鈞一直保持有看書的習慣。每日搭車時間,睡前的時間,或是午餐時間,一個人出去吃飯,都會拿一本書去讀,利用這些時間去看書。「我都幾愛書,喜歡逛書局,喜歡去深圳的書城,去台灣一定要去誠品。」

選民期望日高 須增議政水準

 他說,無論外國書、台灣書或香港書,只要是好書就會買來看。「民建聯過往公認地區工作紮實,但隨著政黨的發展越來越有規模,市民對政黨在選舉的期望亦會提升,可能會要求政黨拿出各種政策範疇的理念,以及對政策的論述。」他解釋,看書其實就是要提醒自己,要不斷在理論層面作出提升。

 遊走於書海之中,品味過無數世界領袖的人生經歷,他說,過往世界領袖都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如列根的魅力,邱吉爾的口才,都是影響世界的力量。問他有否崇拜哪位政治偶像,張國鈞說,偶像層次倒沒有,但若說值得參考的政治人物,他首推美國已故總統列根,「他絕對不是靚仔,但利用自己的魅力,令到美國很愛戴他。」好像穿梭機「挑戰號」爆炸,全美國人都很悲傷,但結果列根用自己的語言魅力,借事件帶出十分正面的信息,為美國人不會因是次悲劇而失去希望,展現出他的陽光性格。

從政委屈身邊人 攜眷趕場氹女友

落區拍拖 「朝早要上庭,中午約了領事吃飯,下午接受完訪問,再到地區滅罪委員會開會,晚上7點,要出席民建聯活動,接著9點鐘才回中環辦公室,處理律師樓的工作。」這只是新任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在接受訪問當天的工作行程,但這樣的日子幾乎每天都在重複,連他自己亦笑說:「在律師樓,我是返夜更。同事放工,我返工。」

 張國鈞坦承,初入政壇,女朋友和家人都不是在從政圈子裡的,很難明白他在做的事情,會有投訴,亦有怨言。「其實不單只是我,民建聯許多後生仔,我都聽好多,根本上,做得民建聯後生仔的女朋友都有這種投訴的經歷。」

 管理公眾期望,是從政人必須學習的重要一課,但又會否嘗試在意身邊人的期望?張國鈞連忙笑說:「唔夠膽講,要去降低她的期望。」只是從政時間長了,女朋友諒解了,自然會體諒。「佢已經唔期望我日日陪住佢,但有時間,自己亦要諗出一搵拍拖活動,好似去文化中心睇戲,佢已好開心。」

希望今年「拉埋天窗」

 不過,寄拍拖於工作,可能是他最好的拍拖方式。一些地區活動,張國鈞實行「攜眷出席」,如早前舉行的寵物嘉年華,女友份屬愛貓狗之人,去到現場自然很開心:「她自己會去找貓狗玩,這也是不錯的拍拖活動!」而相對地,女友亦開始願意參加多些地區的文娛活動。

 年過30,又算「事業有成」,是否合適時間「拉埋天窗」?張國鈞靦腆笑說:「希望今年可以啦!」

參選勝敗平常事 磊落輸贏顯黨格

笑看得失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曾於他的《雙城記》中寫道:「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03年區選後,民建聯大敗而回,不少黨內資深區議員紛紛「墮馬」,同樣落選的張國鈞永遠都忘不了,時任黨主席曾鈺成宣布辭職的鏡頭,卻慶幸當時堅持以民建聯出選。「明白選舉就是這樣,無論你之前做了多少,選舉時可以因為突然的氣氛改變,便會令你落敗,亦可迅速回升……這令我對自己從政,對看待黨的得與失,都變得不會太著意。」

堅守立場 拒以「獨立人士」出選

 03年,張國鈞邁出從政第一步,首次參選區議會,卻不幸遇上民建聯區選「滑鐵盧」。「當時雖已入了民建聯,但在地區沒有太多人知道我是民建聯的,有地區人士鼓勵我以獨立人士出選。不過,師父孫啟昌一聽到,馬上反對,對我說:『我地黨係有黨格既。唔好諗住選完先話畀人聽自己係民建聯。』」

 他記得,當選的對手是打著所謂「獨立、溫和民主派」的旗號,但其實有政黨背景,加上又沒有任何地區成績,令他不忿。「第一次輸了,好像十分大件事,但現在回想,沒有甚麼大不了,亦無阻我繼續在地區的工作。」

 勝敗乃兵家常事,張國鈞至今仍慶幸當日堅持以民建聯出選的決定。「雖然落敗,但看到民建聯對市民是很坦白,不會用僥倖的心態去選。」區選後的一段時間裡,很少人肯加入民建聯,可謂是黨最困難的時候,但到了04年,民建聯「絕地大反擊」,選舉成績反而超出大家期望。

 「見證民建聯一度跌落低位,再見底回升。困難時期,與民建聯一起過,是一個艱辛的體驗,亦是一很好的從政體驗。我明白,選舉就是這樣!」

相關新聞
民建聯最年輕副主席張國鈞 參破球場弱勝強 推波政海浪逐浪 (2009-05-21) (圖)
陳玉樹歷科大掌嶺大 領悟「細博精雅」 (2009-05-06) (圖)
施榮忻 菁英會研播國情 緣起前輩一句話 (2009-04-22) (圖)
李慧琼:新丁無學習期 (2009-04-08) (圖)
陳沈時芬 畫由心生 大器晚成 (2009-04-01) (圖)
劉夢熊致力溝通朝野 促進官民雙贏 (2009-03-11) (圖)
霍啟剛接手南沙 走教育產業路 (2009-03-05) (圖)
唐偉章 回流掌理大 為家作貢獻 (2009-03-04) (圖)
徐錦祉酒店臨「寒冬」 「抱團」可取暖 (2009-03-03) (圖)
王坤讓居民有安樂窩 (2009-02-25) (圖)
曾繁光 出位精神醫 率性醫心疾 (2009-02-11) (圖)
周伯展 為國人亮睛上癮 樂意「戇居」20載 (2009-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海定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