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監銀自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26]     我要評論

青 絲

 清代年間,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官員腐敗的現象也是日益嚴重。銀庫是清戶部的三庫之一,各省上繳的稅銀以及國家發行鑄造的錢幣,都貯存在銀庫裡以待支用。而這一門禁森嚴、防範極其嚴密的機構,也存在著屬員腐敗、監守自盜的現象。

 在戶部的各個職位當中,主管銀庫的郎中是第一肥缺,若是主事者貪婪,每任的三年期滿,至少可以撈到二十萬襾銀子;即使是膽小慎微的主事者,也能有十多萬襾銀子的收入。而負責銀庫錢款出入手續的文書,也不是省油的燈,若是有外省的官員到戶部支取餉銀,不納賄的話,領到的往往就是成色較差、價值較低的銀子。

 清代名士張祖翼的《清代野記》裡記敘,有一次他代北洋的綏鞏軍到戶部領取餉銀,數額是十一萬襾多,結果行賄了一千六百襾銀子,銀庫的文書才答應給他五萬襾的山西銀。因為當時的山西銀是成色最好的銀子,每一錠裡面含有一錢多的黃金,與別的銀錠相比,價值要更高一些。至於納賄的費用,比把餉銀從北京運回山東威海的費用還要高。

 負責看守銀庫、搬運銀襾的庫兵也是一個肥缺,每三年輪換一次,每屆四十個人,任滿後,每個庫兵至少可以偷得三四萬襾銀子。不過,想要當庫兵也是要花大價錢的,先要賄賂戶部的滿人尚書,其次是行賄幾個主要的官員,每個名額大約要花費六七千襾銀子。而原則上,庫兵只允許由滿人擔當,但是只要肯花錢賄賂,也可以由漢人冒充滿人擔任。

 庫兵在賄賂官員、暗中定下一個名額之後,還要花錢請幾個保鏢保護自己一段時間。因為每次換屆,都要進行一次點名儀式,屆時,戶部尚書要在大堂上宣讀下一屆的庫兵名單,走一走形式。這時候,會有許多沒有錢行賄的兵卒,圍在大堂前了解情況。如果庫兵沒有保鏢保護,就有可能遭到其他兵卒的綁架,被囚禁起來。若是被耽誤了點名報到的時間,到時候戶部就會另外派人,等於前面行賄所花的錢全部白費了。所以庫兵一旦被綁架,往往又要花上幾千襾銀子四處打點,折算起來,還是請幾個保鏢比較划算。

 銀庫每月固定的開庫次數是九次,加上臨時加班,每月開庫約十四五次左右,或收或發,每月出入的銀子則在千萬襾以上。而無論出入,銀錢只是有個大數而已,沒有很精確的數字,這就給了庫兵偷竊的機會。每個庫兵每月輪班三四期,每期出入銀庫多則七八次,少亦三四次,以每次偷五十襾銀子計算,數額就很可觀。當然了,銀庫也有看似嚴密的監管制度:不管春夏秋冬,庫兵出入銀庫都要一絲不掛地從監管官員面前經過,進入銀庫後,再穿上專門的工作服。出來時,又須裸身來到監管官員面前,兩臂張開,露出兩腋,嘴巴張大,表示腋下和口中沒有夾帶銀子,經過檢查,才能回到休息室。

 至於庫兵竊銀,多是採用人體夾帶的方式。

 由於潛規則的存在,當庫兵也是一項世代相傳的職業,許多人從小就開始接受人體夾帶的訓練。先是用雞蛋塗抹上油,塞進肛門,隨後逐漸換成鴨蛋、鵝蛋,到最後,要一次塞進十襾重的鐵丸十枚。訓練有素的庫兵,每次能夠夾帶十枚光滑無稜的江西銀錠,重量在一百襾以上。方式為先把準備好的豬膀胱浸濕,然後把銀錠塞到豬膀胱裡,再塞入肛門夾帶出銀庫。由於夾帶偷竊銀子太多,到了老年,庫兵無不患有脫肛痔漏的毛病。

 除了人體夾帶,還有器物夾帶。每到開庫的日子,規定要把銀庫打掃乾淨。庫兵們特製了一種帶有夾層的水桶,每當挑水進銀庫灑水掃地,就把銀子藏在水桶的夾層裡,掃完地,再大模大樣地把桶挑出來,就在監管官員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銀子偷走。

 當然,也有不小心露餡的時候。同治年間,祁世長暫代戶部尚書一職,有一次他到銀庫視察,一名庫兵挑著水桶從銀庫裡出來,大概是偷的銀子太多太重了,木桶的夾層承受不了重量,桶底就在祁世長的面前脫落,裡面夾藏的銀子滾落了一地。祁世長當即命人把幾個庫兵抓了起來,準備嚴加審訊,然後向朝廷奏報。可是,當夜就有人來說情:「你難道想以此案揚名?你知道這背後牽涉到多少人嗎?這些亡命之徒,大不了讓其中一個人承擔下來,引頸受戮,可是將來你的日子就難過了,你和家人什麼時候遭人暗殺了都不知道。」祁世長聽了覺得有理,加之自己又是暫代這一職務,沒必要為此而得罪人,於是含含糊糊地隨便處理了幾個庫兵,事情不了了之。

 另據陳邦賢的《自勉齋隨筆》載,清代的銀庫為了避免偷竊,曾經馴養了幾隻馬猴看守內庫。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段時間之後,庫兵見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就教馬猴吸食鴉片,等到馬猴上癮之後,再教它去偷銀子換鴉片。於是,每當馬猴的煙癮來了,就會去為庫兵偷銀子。

 《清代野記》的作者,曾在清末官場歷練多年,又遊歷過英國,對西方列強迅猛發展有著切身體驗的張祖翼,在談到清王朝的滅亡時,把沉積有年的腐敗列為第一因素,也算是頗有見地。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粽有風骨 (2009-05-26) (圖)
古典瞬間•小橋流水人家 (2009-05-26) (圖)
豆棚閒話•監銀自盜 (2009-05-26)
來鴻•曬書,也是一種文化 (2009-05-26) (圖)
寫我遊心•春紅煙翠中歌舞伎町 (2009-05-26)
亦有可聞•張謇:中國近代世博事業創始人 (2009-05-26)
歷史與空間•在大時代繪畫的生活意趣 (2009-05-23) (圖)
豆棚閒話•不可或缺的閱讀量 (2009-05-23)
中國文化中心展覽資訊 (2009-05-23)
文化觀察•無害愛情小說新潮流 (2009-05-23) (圖)
村上春樹新作 向歐威爾致意 (2009-05-23) (圖)
文訊•一本講述民國外交家的書 (2009-05-23) (圖)
三聯書店.中華書局 夏日優惠低至5折 (2009-05-23)
《暮光之城》系列第四集現接受預訂 (2009-05-23)
歷史與空間•屠熊的啟示 (2009-05-20) (圖)
亦有可聞•蕭紅與魯迅 (2009-05-20)
豆棚閒話•古董售偽 (2009-05-20)
來鴻•寧夏:如畫的美景 如詩的訴說 (2009-05-20) (圖)
古典瞬間•沁園春.端午懷屈原 (2009-05-20) (圖)
歷史與空間:災後周年都江堰 (2009-05-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