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集體備課讓兩地老師均獲益良多。
鄭雪琴(杭州市西湖小學教育集團中學高級教師)
談起一起備課的過程,大家都感慨不已。一位香港老師說,最初備課時,真以為沒有什麼改進的必要。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做,為什麼要改變呢?哎,壓力很大。
她又說,隨着備課的深入,不斷有問題暴露出來。但是,儘管大家都覺得有修改的必要,但是從何改起呢?哎,無從下手。
兩個「哎」,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香港老師的苦惱。我很感謝這位老師對我的信任,幾個月的親密合作讓我們建立起朋友般融洽的關係,所以她亦沒有避諱開始時走過的心路,曾有過懈怠,也有過彷徨,還有過放棄的想法。其實,她面臨的困境,正是我一直試圖改變的。
那麼情況在什麼時候發生了轉機呢?原來就是在大家一起坐下來、進行集體備課的那一刻開始。
求新求變 發掘潛力
香港老師說,其實老師也會坐在一起備課,但從未像這次那麼熱烈、深入和好玩。我們一遍兩遍三遍地深入解讀課本,第一次感覺文字是鮮活的,文字背後的場景都動起來了、人都活起來了;走進課堂,一次兩次三次的輪番上場,第一次觸摸到課堂是有節奏的,每一個時段都是有鬆、有緊、有變化的。就是這樣的備課,讓我們忘記了壓力,慢慢有了靈感和想法,直至在互訪周的展示活動中推出一節有聲有色的課,師生共同享受了40分鐘,共同感受了語文學習的快樂。
說到這裡,她有一些眉飛色舞,拉着我的手說:鄭老師,等我們忙完了這一陣,再找一篇課文繼續玩好不好?
好啊,繼續玩!我滿懷感動,和她擊掌通過。說實話,從接受任務到進行展示,我也和她們一起經歷了整個過程—最初的緊張,之後的着急,慢慢地進入佳境,最後所有的疲勞都化為一種享受,在成功演繹的那一瞬,變成一張張經典照片,永遠珍藏於心底。
香港老師最後說,集體備課的過程讓她收穫最大的,是大家一起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帶給她的歸屬感和滿足感;而我就看到了這些老師的無限潛力和無敵魅力,看到了香港和內地在語文教學上的極大合作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的收穫更大。 (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