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雨 山
有朋友推薦我讀一讀易中天的《讀城記》,是一部有關城市文化的好書。
「讀城,就像讀人一樣。你要想認識一個人,就得把他當作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將心比心地和他交朋友。認識一個城市也如此。」這是易先生在《讀城記》的開篇說的看似尋常卻含義雋永的一句,我感動於此句,這何止是在說讀城的心得,廣延開去,也是人生處世的警言,更是一個學術大家謙和、寬宏、真誠與平實的體現。
能把一個個全國知名的大城或大市讀得周全,讀得細緻,讀得風趣,讀得別有風味,讀得既有理性又有感性,實屬不易。正如易先生在《讀城記》新版後記裡所說:「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每個人都可以去讀它,但要真正讀懂,並不容易。一家報紙在談到我這本書時,把『讀城』排成了『說城』。我對他們說,這個字,不好錯的。『說』是訴說,是描述;『讀』是解讀,是研究。『說』只要知其然,『讀』卻是為了知其所以然。」千百年來,生活在城市的一代一代的人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塑造着城市、改變着城市、提升着城市,於是城市和人一樣,也便有了鮮明的個性。讀城,既要讀它的過去,也要讀它的現在,更要讀它的未來,真的像一個人,從相識到相知,了解其愛好習慣,脾氣秉性,優點缺點。真正地了解何其難?
北京是城,上海是灘,廣州是市,成都是府;北京衙門多,上海洋行多,廣州店舖多,成都茶館多;北京的風格是「大氣醇和」,上海的風格是「開闊雅致」,廣州的風格就是「生猛鮮活」,成都的風格是「灑脫閒適」,廈門的風格是「美麗溫馨」,武漢的風格是「豪爽硬朗」。你看,即便這些城市你都去過,也有了解,卻未必這麼熟知,這麼理解。
北京浪漫,上海實際,深圳現代。城市與生活其中的人體現出鮮明的個性,說不上孰好孰壞,孰優孰劣,易先生讀城,又不是單純地單一地去讀,是有比較地去讀。比如他說北京人大氣,所以北京人幽默,與北京人交朋友痛快;上海人精明,所以上海人滑稽,與上海人打交道輕鬆;深圳是春天的故事,北京是秋天的詩。
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政府官員,我覺得都有讀一讀《讀城記》的必要,因為我們生活在城市,生活在人群之中,讀懂別人其實也是讀懂自己。讀一讀北京城的「大」與上海灘的「大」;讀一讀廣州的食與成都的吃;讀一讀,就會知道有的城市大氣,有的城市生猛鮮活,有的城市古老,有的城市通達,有的城市深沉,有的城市精細,而有的城市多麼像一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