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徐冰
文匯報:中國社會漸趨多元化,藝術是不是反而容易有突破?
徐 冰: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具有實驗性和前衛色彩的國家,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層性、混雜性最充分的一個國家,當然也有很多問題。這些東西都構成一個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由於混雜、不確定性、矛盾性,有可能構成新的思維。這些土壤、營養和因素,都是文化藝術發生的很好的條件。
文匯報:現在的美術教育有甚麼問題?
徐 冰:不光是中國,西方同樣有問題,表現出來的方向不一樣。不同藝術流派和風格之間的相互排斥很狹隘,我在西方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做過很多場的講演,發現西方的藝術教育基本上是現代藝術的一種教育方式,把過去的傳統性的東西否定得比較厲害。但是其實在美國教書的很多老師對當代藝術的認識也是有限的,因為真正好的藝術家都不去大學教書。西方整個藝術的發展走向,都是按照當代藝術史的一個走向在發展,藝術教育也是按照這樣一個大的趨向性和方式來展開的。藝術史的記錄,都是記錄對前一個階段的藝術有反叛性、顛覆性、有另外一個玩法的方式。
這種藝術史的寫作,是要有一種可闡釋性在裡面。因此越是容易說得清楚的作品,看上去容易解釋的作品,越容易被記錄,藝術的教育也是有意無意地按照這種方向去培養。所以很多學生都善於去使用現代藝術的思維以及展示的方式,在這方面都有訓練和教育。但這個大框架是有問題的,比如老師特別強調對作品的解釋,討論,但這樣讓學生對自己本身的作品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它的主要目的在於闡釋本身。這個就有問題了。
中國呢,很容易從風格流派、畫法、方法的不同上,來辨別、討論藝術,在風格方面很容易就有一種排斥。比如說寫實的、古典的一派,對現代的、觀念的一派,就有一種排斥。現代的觀念的一派,對古典的寫實的又有一種排斥。這種爭論和角度都是有問題的。藝術的深度,不是從對風格之間的比較和討論裡獲得的,而是由藝術和社會、和人之間的一種關係的深度所確定。
所以,中國的藝術教育在這些東西上花很多力氣,消耗很多精力,西方又在另一個領域裡面消耗,都沒有涉及藝術本體的東西。
文匯報:對於藝術家而言,門類的區分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徐 冰:絕對不是,不是一個問題。任何東西都是相互依存,相生相克的狀態,這是一種真正智慧的態度。比如西方現代的藝術,老是強調去「創造現代」,但是讓我來說,真正現代的態度和前衛的態度,是不排斥任何部分,只要是和人、和文化有關的現象。這是真正的前衛的態度。只要是對某些部分有排斥,已經是保守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