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打擊跨境吸毒問題,除了執法部門要加強力度之外,其實這是一場戰爭,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及加強教育宣傳工作。但整個青少年問題,尤其是德育問題面臨崩潰,又何嘗不是一場戰爭,十分需要政府上下一心,再結合社會的力量,才能力挽狂瀾。任由年青人放浪形骸,不單我們的下一代受苦,最終只會令整個社會一起受累。
今個暑假,年青人的問題特別矚目,主要是暑假前接二連三的發生了校園吸毒新聞,接着就是青少年援交等問題,一浪接一浪的爆發,令人看後大為感慨,為何社會未來的棟樑,會如斯的表現不濟?究竟為何香港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觀竟會淪落至此?
根據警方最新公布的罪案數字顯示,本港今年上半年錄得一千五百二十九宗涉及毒品的嚴重罪行,而被捕的一千九百四十一人中,就有六百零九名是青少年,佔被捕總人數逾三成,而涉及危害精神科藥物毒品案而被警方拘捕的十至十五歲青少年,則較去年同期激增五成,校園毒品案也上升二成七。
青少年問題有嚴重惡化跡象
至於援交問題,雖然警方沒有數字分類,但報道指,警方內部亦認為少女援交問題,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而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預防青少年援交計劃」主任謝紀良亦表示,該中心目前跟進的援交個案,由零七年的全年十四宗,增至目前的二十一宗,年紀最小的只有十四歲,部分更曾被性侵犯。
以上的數字赤裸裸的暴露了青少年問題的嚴重性有惡化跡象,而且不少青少年更是無視後果。像援交少女王嘉梅不幸被碎屍案,對其他援交少女似乎未產生警惕作用,有報章便發現,案件宣判後,網上援交未見明顯收斂,仍有少女繼續在援交討論區留言找客,並留下自己MSN等聯絡方法,三圍、年齡及各種性行為收費,而出賣肉體原因不外乎是「等錢使、好窮」等,年紀最小的報稱只有十七歲,反映我們再不採取行動就會太遲了。
固然,我們可以對犯事的青少年人採取較強硬的態度,不再姑息或乃念他們年紀尚少放其一馬,而一律交予法庭判刑,但我想這不過是治標而已,更重要的是從根本着手,讓他們認同這些行為並不妥當,這才是治本之策。可惜的是,這兩個多月來,我在傳媒上看到對這些問題發言最多的,只是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就最近的援交問題,我們在電視傳媒中,又見到李局長苦口婆心地呼籲香港青少年要潔身自愛,尋找正確價值觀,不要被金錢或物質引誘,出賣肉體。然而,究竟負責青少年問題的其他官員都跑到哪裡去了?
正視德育崩潰 齊心力挽狂瀾
青少年犯罪,李局長自然責無旁貸,但分別負責「教育事務」及「青少年事務」的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相較起來,表現卻猶如隱形人,近期也少有觸及年青人犯事的問題。至於專責就青年事務向政府出謀獻策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也是無所作為。
我認同李少光的說法,在打擊跨境吸毒問題方面,除了執法部門要加強力度之外,其實這是一場戰爭,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及加強教育宣傳工作。但整個青少年問題,尤其是德育問題面臨崩潰,又何嘗不是一場戰爭,十分需要政府上下一心,再結合社會的力量,才能力挽狂瀾。
若政府採取放任態度,不加以正視,不加緊喚起社會的關注,不趕快重訂有效的青少年政策,不在教育方面下功夫,再任由年青人放浪形骸,不單我們的下一代受苦,最終只會令整個社會一起受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