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武 時事評論員
政治一個星期已經太長,社民連提出的「五區總辭」方案,反對派先是嗤之以鼻,但近日態度卻有改變,除了民協馮檢基說對方案「不高興」外,其他黨派都表示可以考慮。
反對派何以覺今是而昨非,說穿了還是無奈地被社民連綑綁起來,箭已在弦上。社民連拋出激進方案,搶佔了道德高地,囚徒困境下其他黨派唯有死跟。況且方案十畫未有一撇,社民連既已「晒冷」,其他黨派雖然底牌不強,但輸人不輸陣,以免招致爭普選不盡力的指控。
不過,儘管反對派態度改變,但要通過辭職補選達到反映民意的效果,從邏輯上,從實際上都是一個假議題。補選投票與公投在本質上差天共地,公投針對的是議題,補選針對的是個人,反對派即使五區總辭,再派人補選,不過是要選民再選一次議員罷了,並非表達對某一議題的看法。選民投票支持某一位候選人,原因各有不同,如候選人形象、往績、政綱等,不一而足,未必是認同其普選取向。但補選的結果卻未能區別出各種因素。反對派將選民的投票全算入公投之中,視之為公投議題的民意,只是轉換概念,騎劫了民意。
反對派騎劫民意不得人心
不要忘記,反對派要搭棚演戲,其他人未必會跟從,如果建制派不派人參選,變成反對派演獨腳戲,補職辭選再自動當選,這又能反映什麼民意?而且這個情況可能性不小,因為搞一次立法會五區補選,花費龐大人力物力,而且這是反對派自編自導自演鬧劇,其他黨派無必要隨聲附和。最終辭選再自動當選,這又有什麼意義?就算有一些缺乏知名度及實力的獨立人士參選,導致得票率一面倒,難道就可以此視作廣大市民的看法嗎?隨時搞了半天,還不如一個民意調查準確可靠。
就算建制派真的派人參選,根據一貫反對派與建制派在立法會選舉上的六四黃金比例,彼此的支持率基本大定,但這六成的支持率未必一定是認同反對派有關普選的取向,因為在多個調查中,市民對普選的訴求本來就不高,六成支持者可能是認同候選人的形象政績或地區工作,怎能將補選結果硬套在民意對普選的取向之上?最終得出來的結果,有多少水分,有多少可信任,令人質疑。
更重要的是,反對派的補選公投在本質上不符合《基本法》的法律規定;不符合《基本法》對於本港政制發展的原則及程序;不符合人大常委會對本港政制發展的決定。於法無據、於理不合、於事無理,更是對國家憲制權力的挑戰,這樣胡攪蠻纏,對本港政制發展是利是弊,市民自然中心有數。
反對派重新翻炒補選公投,意圖炒熱普選議題,盡顯其黔驢技窮的窘境,不但浪費人力物力,花費大批公帑,更阻礙立法會的正常運作,最終反映民意云云不過是自欺欺人,真正反映的不過是反對派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本質而已。如果方案成事,不單馮檢基不高興,相信市民都會不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