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僱主打出中高薪金吸引求職者。
一場金融海嘯席捲,去年底今年初百業蕭條,倒閉潮、裁員潮浪接浪,失業率年初已升至5%,不少學者及人力資源顧問估計,今年中大批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後,失業率將是「坐六望七」,甚至可能挑戰2003年沙士期間的8.5%。令人欣慰的是,時至今日,失業率可以迅速企穩,而其中的關鍵,是港府推出「撐企業,保就業」的連串措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成功避免慘況重現。
事在人為 「慘勝」好過等死
去年10月後,失業率的重災區主要在建造業及金融服務業,兩大行業的失業率由「海嘯」前的5.3%及2.5%,急升至「海嘯」後最高的12.7%及4.1%,升幅遠高於其他行業。汲取過去經驗,港府隨即在年初推出連串「撐企業,保就業」措施;其中,針對失業重災的建造業「下重藥」,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舊樓復修等計劃,為業界創造數以千計就業機會,結果令建造業的失業率已連續3個月錄得下跌。
「事在人為」一直是香港人的坊間智慧、商家信條,其實用於政府施政同樣適用。面對險境,繼續按部就班,遵循常規,結果當然是任由危機魚肉﹔如果變招應對,強力抗禦,結果就有可能改變—縱然是「慘勝」,也好過「等死」。「保就業」奏效,便是一例。 ■本報記者 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