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閻又文表面上是國民黨少將,實為中共隱蔽戰線上的共產黨員。網上圖片
今年是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正在北京市檔案館展出的「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中。閻又文,這個陌生的名字,與劉厚同、何思源、傅冬菊三人並列為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肖像置於顯著位置。新中國成立前,他表面身份是傅作義秘書、國民黨少將,實為中共隱蔽戰線上的共產黨員;新中國成立後,他明為國民黨起義將領,實為黨的統戰工作者。直到他逝世31年後的1993年,閻又文的真實身份才為其子女得知,而他的故事和功績,仍不為大眾所知。記者日前多方採訪,為讀者再現這個我黨深度潛伏的隱蔽戰士的故事。
碑文未提入黨時間留謎團
1962年,在農業部糧油生產局局長任上的閻又文在京病逝,時年48歲。閻又文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上鐫刻着這樣的碑文:「閻又文同志,山西省萬榮縣人,生於1914年7月6日。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糧油生產局局長,中國共產黨黨員……閻又文同志,過去曾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這段碑文,有幾處措辭讓人頗費思量:既為共產黨員,按常理該寫明參加革命時間和入黨時間,但碑文中沒有。新中國成立後閻又文的歷任職務清楚,但新中國成立前的部分卻代之以語焉不詳的「過去曾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
但在1962年,閻又文的家人面對這個不同尋常的碑文,心中有許多問號卻無處釋疑。閻又文有六個子女。他去世時,老大24歲,最小的只有8歲。其後一家人入黨、提幹時,「一到政審就卡殼(出問題)。」政審的結論一般不向當事人透露,閻家人並不了解內情。閻家子女找到統戰部。國民黨起義軍官的檔案應該都在這裡,可是,統戰部的名冊中居然查不到閻又文的名字。
60年後故友助揭謎底
線索到此中斷了。直到1993年,閻家子女對父親身份的求索才出現了拐點。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劉光人曾是閻又文二女兒的領導。這位北平解放前的老地下黨對閻又文不算陌生。他在北平從事地下工作的時候,公開的身份是《平明日報》的記者,而閻又文是傅作義的秘書,兼任華北「剿總」新聞處處長,閻又文對劉光人多有關照,但雙方皆不知對方的真實身份。時隔60多年,記者採訪劉光人時,他仍清晰地記得閻又文的形象:「他細長身材,高高瘦瘦的,說話文文靜靜,像一介書生。」
1993年,在公安系統的一次老幹部聚會時,劉光人遇到了往日的同事、同樣是老地下工作者的王玉,聊天中談及閻又文後人。沒想到王玉的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劉光人回憶,王玉先是長歎一聲,然後對他說:「已經40多年了,閻又文應該可以解密了。你一定要幫我聯繫到閻又文的子女。」王玉揭開的謎底證明了劉光人的猜測:閻又文是我黨深度潛伏的隱蔽戰士。而王玉,就是和閻又文絕密單線聯繫的聯繫人。(一)摘自《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