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三高」港女北上擇偶成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金鳳凰深港婚介所近期在深圳舉辦的聚會,港女積極參與。 本報深圳傳真

 香港與內地交流日益緊密,南北聯姻越來越多,上周的999結婚熱潮中,有提供婚姻監禮人服務的香港律師行指,「中港」婚姻竟佔到8成。隨著本港女性人口日漸超過男性,北上覓偶的再不限於低層男士,越來越多港女選擇內地男士。有專門撮合深港姻緣的婚介所表示,近年在他們婚介所登記的港女增長5倍,尤其是08年以來,年輕漂亮或者事業有成的女性比例增加1到2成。內地熱門交友網站所錄得的香港女性登記徵友個案在過去5年間更大幅飆升70倍,其中本科學歷以上佔逾半,「三高」港女(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北上徵婚成風。

 港府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中,香港女性人口超過370萬,較男性多40多萬,較08年的38萬差距進一步擴大。加上港男北上覓偶早已屢見不鮮,加劇港女單身危機,紛紛北上「求婚」。與此同時,隨著內地經濟發展迅速,越來越多事業有成香港女性在內地扎根,也更願意在內地尋找伴侶。

 內地知名交友網站世紀佳緣對該站登記的香港女性所做的調查發現,多數女性覺得在港擇偶面比較窄,另一方面亦發現內地男士素質不遜港男,且選擇眾多。網站指,近2年在深圳等地舉行的交流活動,均吸引不少香港女性會員參加。

 日前參加深圳一場單身派對的李小姐是香港某跨國公司的行政總裁助理,37歲的她已把擇偶範圍放到了珠三角地區。她表示,現在感覺內地人的素質較以前提高很多,尤其是深圳、廣州等珠三角發達地區的有不少事業成功,綜合素質很高的優秀男士。她說,通過單身派對已認識幾位條件合適的優秀男士,相信經進一步了解可以找到合適的「另一半」。

海嘯帶旺內地婚介市場

 金鳳凰深港婚介所深圳部經理劉金稱,去年金融海嘯也為港女帶來心理危機,令以往獨當一面的港女尋找依靠的心理需求增強,帶旺內地婚介市場。「往年通過深圳婚介登記的港女最多100人,去年下半年開始增長明顯,今年僅到8月份已飆升至500人,當中在深圳或者東莞擁有工廠的『三高港女』超過2成」。

 「這類女性擇偶最主要條件是對方有穩定的工作及較好的文化素質,她們對年齡要求比較嚴格,不能比自己大太多,反而少幾歲也無所謂。」劉金說,這類商業女性事業心往往比較重,她們頻繁往來深港,兩邊都有房產。她們要求對方也有自己的事業,並不需要天天在一起,一周可能見2、3次面。

港籍太座便利投資

 劉金指出,內地從商的男士對這類港女也青睞有加。「港商在內地投資可以有一定優惠,有些男士覺得找個港籍女士對生意有好處……不少男士聽說對方是香港女士都會多加關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徵婚大行其道。據世紀佳緣交友網統計,03年在該網站登記的港女僅80位,08年增至5,000多人,狂增近70倍。這些女性大多數接受過良好教育,學歷在大專以上的比例達到75%,本科以上的亦逾50%。珍愛網亦錄得09年前8月登記香港女士數量為05年同期的175倍,增速令人咋舌。

網站徵友相對簡單

 在網站登記徵婚的衛小姐表示,通過網站到內地徵友相對簡單,大家在網上溝通,覺得合適或心儀了,再聯繫相親。「通過婚介機構或親友介紹還要特意安排時間親自到場,有些麻煩。」另一位周小姐則表示,自己生活簡單,與外界接觸較少,在家裡也一直與父母同住,每天生活都是兩點一線——家和公司。所以這麼多年來一直沒碰上合適的對象。由於公司與內地有密切的業務往來,想在內地試試,乾脆在內地的交友網站登記。「前陣子參加了網站舉辦的聯誼活動,暫時還沒碰到適合的。不過反正還有機會,自己有空也會在網站上瀏覽一下,有合適的會主動聯繫。」 ■本報廣東新聞中心記者 李望賢、實習記者 蔣金燕

相關新聞
塌台飛墜20樓 6工人慘死飲 (圖)
馬季開鑼 投注額6年最高 (圖)
中國閃電回擊 反制美車雞肉 (圖)
港府4度出手 900億驅陰霾 (圖)
舊泡沫未去 新泡沫又來 (圖)
審計派駐銀行 徹查4萬億流向 (圖)
聯國受理日沖鳥礁申請 中國反對
攜月餅赴美 可惹官非 (圖)
扁判決書送瑞士 追討七億贓款 (圖)
首7月出口台跌幅冠四小龍
新颱風迫港 今料掛3號波 (圖)
出錯懲處機制 醫局商統一 (圖)
「三高」港女北上擇偶成風 (圖)
力頂四座大山 內銀變招擠盈利 (圖)
「台版馬多夫」 候審期間暴斃
星海域鬼艦隊 猶勝美英海軍 (圖)
練4小時即上台 黎耀祥扮炱高潮 (圖)
裁判打分不公 即場開除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