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杜
看了楊凡零九新作,獲邀參加威尼斯影展競賽入圍之《淚王子》,對楊凡大為改觀。此君乃攝影名家出身,一向拍唯美派電影,此次卻風格大改,《淚王子》有內涵有深思,有時代感,有笑有淚,難怪影展遴選組一看即劃入競賽部分,筆者觀後感慨萬千。
楊凡,是我們四十年前「明周幫」的文化戰友,當年在資深文化人雷波領頭下,幫金庸之「明窗」主辦《明報周刊》,暢銷一時,也推介培育出許多名家高士。
由《明周》攝影組起名響號的,分別有水禾田、楊凡、梁海平等等,原先的《明周》攝影組長則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攝影記者」、有「白頭神鏡」之稱的張文傑,而本人阿杜早期也是攝影組幹員之一,後來才轉為大明星專稿的寫手,而後來楊凡也由執相機轉寫手,然後他自己創業轉去開影樓做導演了。
我們同期出名的寫手尚有黃霑、章恆、董夢妮(轉去做老闆出了《香港週刊》和《城市週刊》),又有林燕妮、李默、張樂樂等,本人阿杜曾轉任《快報》及《華僑》編輯,再轉去做電影宣傳廣告,此夜由看《淚王子》首映,看了楊凡近作,勾起一大串回憶。
《淚王子》說的是五十年代初期,國民黨百萬軍隊戰敗亡命撲海,扶老攜眷流亡台灣初尋立足之地的艱苦窘境。四五年日本戰敗後中國內戰慘烈。去年北京大導馮小剛拍《集結號》中有國共兩軍激戰死屍如山堆之鏡頭,便可知當年內戰慘烈,而走投無路之國民黨大軍落戶台灣,在全台南北村落市郊,各覓空地建簡陋石屋木屋泥居,組成一簇臨時眷村。北方人亡命流落台灣,國民黨初到立足,受台灣本土人抗拒,自己又軍餉短缺,既日夜發「反攻大陸」之夢,又恐共仇共,互相猜疑;而軍人家屬隨父跟夫流寄台灣,不少以包餃子賣麵維生「塘水滾塘魚」,有些昔日是將軍省長之兒女,昔日有如王子,今天日日流淚。
由此想起好友林青霞,父親原是軍醫,她兄妹一家就在此等眷村捱大。另一好友鄧麗君,父親原為國民黨中校,她小時就要幫爸媽包餃子賣以謀生;由楊凡此《淚王子》可看到這些朋友至交的小時生活,幕幕顯現,令人低迴萬千,也為那一時代咽下一些心中之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