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這陣子,八十年代很紅。在內地,有人書寫八十年代;有人拍了電視劇《我們的八十年代》;在西方時尚界,八十年代的流行元素重登天橋,像高腰厚肩搖滾樂……其實,已經不是這陣子,而是這幾年。
二零零三年,當香港幾位流行界巨星張國榮、梅艷芳、林振強等相繼逝世時,本地媒體曾興起一陣子八十年代熱,對八十年代的集體回憶,成為當時從經濟到人心都處於極度低迷的安慰。八十年代對香港人來說,是個在經濟上初嘗成果、在文化上找尋定位的年代,隨著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非政治化的香港及默默耕耘的香港人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當中夾雜著徬徨、興奮、迷茫和激情,這樣的時代氛圍造就了獨特的香港流行文化及其偶像,並總結出香港經驗。
在內地,八十年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醞釀時期,「世界工廠」就在那個時候形成,也是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最自由的年代。人們在經歷了七十年代末的撥亂反正後,在八十年代進入了理性思考,從展示傷痕、激情控訴過渡到文化尋根、制度探索,既有縱向反思,又有橫向借鏡,並造就了一班層次更深的作家和藝術家,像文學界的韓少功、鍾阿城、莫言及電影界的張藝謀、陳凱歌和田壯壯等,這些當年的先鋒為後輩樹立了勇於開拓新疆域的榜樣。
而在西方,時尚界對八十年代的懷念比任何一個界別更甚,因為經濟上的繁榮和生活上的富足,令人們樂於消費;而媒體的蓬勃發展更造就了偶像文化,後者又帶動新的風格潮流,促成創作上的多元化。當時的天王天后米高積遜和麥當娜既以歌聲呼籲種族平等,又以另類形象顛覆性別。所以,二十年後的今天,美國出現了黑人總統,李安的《斷背山》成為各大影展的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