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難免需付上金錢、生態、遷移等代價,關鍵是回報是否合理。環顧世界日本、美國、法國、台灣和內地均已鋪設高鐵網絡,推動經濟起飛,香港要搭上發展的「順風車」必須建設高鐵,務求與內地接軌,增強本港物流、人流的競爭力。將高鐵的發展議題情緒化,甚至政治化,等同將納稅人的血汗錢及社會長遠發展作押注,代價實在太沉重。
高鐵發展勢在必行,而在目前的經濟情勢下,越早發展對香港越有利。別的不說,單單是建設成本,由於金融海嘯下各地不斷對基建投放資源,刺激經濟復甦,間接推高建材價格,建築成本未來只會有加無減。因此,工程愈拖延,納稅人要支付的投資愈高。
雖說情感上,中國人對鄉土有情,但將感情問題無限放大、凌駕一切,絕非社會之福。高鐵影響石崗菜園村150戶,政府提出的金錢及有形補償已經相當優厚,儘管或許不能完全彌補村民情感上的「損失」,但若為逾百戶「無限情感」放棄高鐵,拖累社會長遠發展,甚至要以公帑支付愈來愈高昂的造價,難道這種「交易」又平等嗎? ■記者 詹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