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曾少妍)特區政府決定維持香港電台原來政府部門角色,並設立由特首委任的15人顧問委員會,就港台發展提供意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見圖)重申,該顧問委員會沒有實質權力,與港台亦無從屬關係,不會對港台運作構成壓力,而為突顯港台編輯自主,委員會主席一職將由非官方人士擔任,成員也不會有公職或政黨中人。
劉吳惠蘭昨日在接受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進一步解釋當局就港台未來定位提出的新建議。她說,港台公司化討論超過20年,但核心觀點是香港電台與公共廣播不能分割,現在決定了港台的地位和角色後,更有利港台承擔新使命。
期望體現問責 開放市民參與
她強調,港台繼續運用政府資源,日常運作需要體現問責性及增加透明度,內部也要做好管治水平。雖然港台已經有節目顧問團,但政府建議成立的顧問委員會,日後會開放平台給市民參與,並把社會意見與廣播處長討論,有利港台多渠道聽取意見。
劉吳惠蘭又表示,港台將會設立的「社區廣播參與基金」,也顯示政府支持民間參與廣播活動的決心,目前基金數目未定,撥款將來會經由立法會批准。而日後民間團體在港台的平台廣播的節目,法律責任會由港台承擔,廣管局則擔當把關角色。
鄭耀棠稱方案符合現實
行政會議成員、香港工聯會會長鄭耀棠認為,全球沒有既隸屬公務員體制,卻又要私營化的廣播組織,相信今次的港台發展方案符合現實,達至三贏,也平息了擾攘多年的「港台風波」。他又指,香港是開放城市,各方面可以監察政府的表現,當局設立顧問委員會有助監察港台運作,並非箝制新聞自由。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表示,港台獲增加資源是好事,亦相信新增設的顧問委員會的意見,只屬參考性質,港台仍有自由作最後決定。對於政府指不會委任政黨或公職人員參與委員會工作,她建議當局考慮委任獨立專業人士加入,又強調相關運作及討論必須具透明度,及真正反映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