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德
在我中學的傳統裡,稱比自己年長的校友為「師兄」,當中輩份特別高的則稱作「老大哥」,記得師長們會尊稱廣州培正畢業的校友為老大哥;蔡炎培一九五四年在香港培正中學畢業,比我早了三十多年,堪稱為我輩的老大哥了。
早年參加青年文學獎,曾在頒獎禮上得睹其風範,真正認識是在九七年,當時馬家輝在《明報》世紀版編「尋找文化人系列」,其中一篇找我去訪問蔡炎培,於是我致電邀約蔡炎培訪問,還找當時一起編《呼吸詩刊》的樊善標和小西一起,按址到西環《新報》報館拜訪他,再到附近一家飯館進行訪談。
除了其文壇閱歷,我也不禁問起他昔年在培正的見聞。培正雖以理科特別是數學著稱,由於重視中文教育,早年也出了多位作家,訪問中他提起當年的同學,藏書家黃俊東、嶺南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陳炳良,在校時已投稿到報社。陳炳良在《華僑日報》發表舊體詩詞,黃俊東與友人組織早期的文社「微望社」,他自己則以筆名杜紅及本名,在《星島日報.學生園地》及《中國學生周報》等刊物發表詩作。其他在培正畢業的作家,以我所知,還有王敬羲、羊城、淮遠等等。
那次訪問之後我寫成了〈先做人,再做詩人〉一文,發表在九七年七月的《明報》世紀版,後來再收錄於文集《愔齋書話》裡。二千年間我與崑南、葉輝等辦《詩潮》,蔡炎培也多次現身詩會及詩友間的飯局中。他的詩跌宕不羈,情深意闊,所謂文如其人,他的情性及朗讀詩歌的風格,同樣粗中有細,浪漫而沉潛,與他的詩可說一以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