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彥 時事評論員
港台工會反對設立顧問委員會,潛台詞是「反對設立沒有傾向反對派」的顧問委員會。如果顧問委員會的成員都是李柱銘、黃毓民和陳方安生等人,方便港台繼續以公帑做反對派宣傳機器,繼續以公器嘲弄以公帑養活他們的政府,他們還會反對麼?
港台工會最喜歡將事件政治化,隨便冠上「民主人權」為自己撈取最大好處。他們從來都不實事求是,從港台積累經年的客觀問題做批評,港台工會只是高呼編輯自主,卻不知自己部門的行政管理和職員操守如何差強人意。以這樣的港台員工針砭時弊,究竟有甚麼說服力?
其實,顧問委員會概念並不新鮮。許多組織都在行政部門以外另設委員會作為組織的「腦庫」。房屋署就有房屋委員會,政府委任大量來自民間各階層的專業人士和居民組織代表出任房委會成員,為房署制定政策和提供專業意見,務求房屋署不會偏向行政方便而忽略民間聲音;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亦設有「諮詢委員會」和多個監管事務委員會,為證監會提供投資行業的專業意見;沿襲英國殖民地政府的行政會議,正是專為特首而設的「顧問委員會」,為特首制定政策提供最切身的意見。這些委員會的性質,不但直接為所屬組織機構提供專業意見和適切決定,更有實質權力,比起現在建議中既無實權、與港台又毫無從屬關係的港台顧問委員會,如何會令港台工會和反對派又驚又怕呢?
港台過去屢屢出現亂花公帑、職員操守低落、批評子虛烏有的情況,正是港台設立顧問委員會的原因。如果將這個原因扯到編輯自主上來說,就是以政治掩蓋實事的虛浮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