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章重修辭,還看毛潤之。 (圖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們」字不可濫用,且看:
一、那些群眾們,是盲目的。
二、那些讀者們,只愛看淫賤的讀物。
「群眾」已是複數,何須再「們」?而且還冠上「那些」,已特定指出是「那些」「整體」的群眾,「們」再添上去,既畫蛇添足又高山滾鼓,不通不通之至!「讀者」可指單數和眾數,既然有「那些」,就不必再加「們」!
讀書讀報讀雜誌,甚至是學術文章,都見「們」字之濫用,我呼之為「們毒」。
不久前,在一本內地雜誌上,又見「們毒」,毒性比「群眾們」更厲害:
「尤其是鉛字排印的方式,使得後來讀者在字裡行間中,不知不覺地體會着鉛字們的的凹凸感,指尖和字面的磨擦,不正象徵着我們與作者的切磋琢磨嗎?」(林曦〈撫書之樂〉,刊《置業新地》,珠海:二零零九年六月號)
「們」字應用到死物,這還是我第一次目睹,這位作者中「們毒」之深,真是不可救藥。「們」,要用得其所,正如吃雞泡魚,要懂得如何烹煮,那才不會中毒,如:
「同志們,大家一定要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同志」如「讀者」,可用於單數和眾數。上引的「同志們」,如不用「們」,或改用「各位同志」,便顯得毫無力量了。
沈永社著《跟毛澤東學修辭》(北京:西苑出版社,二零零八年一月),其中有〈呼告〉一節,引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其中一段:
「……在這種情形下,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向他們大喝一聲,說:『同志』們,你們那一套是不行的,無產階級是不能遷就你們的,依了你們,實際上就是依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就有亡黨亡國的危險。」
文中的「同志們」,說得極有力量,不得不用「們」。沈永社說:「呼告是說寫時撇開聽眾讀者,突然對讀寫涉及的人或物呼名說話的一種修辭方式。」即是,「在表達形式上,是把原來可用第三稱的寫法,變為用第二人稱的寫法。」毛澤東棄「第三稱」,突然呼出一句「同志們」,其爆炸力可知,這個「們」字的用法,並沒有中毒;至於在一些演講場合,常聽到:
「各位嘉賓、老師、同學們……」
這個「們」,便是蛇足,毫無力量。
現當代文學作品,常見「們毒」,大學問家、大作家多有中毒,我在本欄已勾出唐德剛等人來;「警誡」後來者,正是吾等被譏為「老夫子」的「語警」工作。
沈永社指毛澤東的文字,「簡練與繁豐兼備,平實與藻麗並存,明快與含蓄,莊重與詼諧,嚴密與疏放,各種不同的風格在其中都有體現」,所以撰成了這部《跟毛澤東學修辭》,厚厚三百餘頁,閒時翻之,確可為我們枝筆進補一些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