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羊璧
一座豪宅大廈,把四十樓改稱八十樓,取「發」的吉利。八與發的音近似。
這做法引起議論。一位主婦在電台上發表意見,認為沒有問題,習慣了就行了,好比在街市上見到「旺菜」,知道那是「淡菜」。
香港人有這習慣,以「旺」代「淡」。通書叫通勝。
淡菜是平常物,但史書上竟然也記載過淡菜的事,記下了一個好官。
古時,各地方都要向朝廷貢獻地方特產。唐代時,明州(在浙江)每年都進貢蚶、蛤、淡菜這些海產。這些海產送到內陸(長安),要保存新鮮味,太不容易,很費人力物力。一位姓孔的地方官上奏,說,「水陸遞夫勞費」,請罷之。當時是唐憲宗,他同意了,而且對這個地方官留下好印象。後來,嶺南節度使出缺,宰相提出了幾個繼任人選,唐憲宗都不合意,說:那個諫進蚶、蛤、淡菜的是誰?由他來做吧(「頃有諫進蚶、蛤、淡菜者為誰,可求其人與之」,︽資治通鑑︾)。
唐憲宗在這件事上很像個好皇帝,那個好官大名叫做孔戣。
我讀到這個進貢故事時,就想起了家鄉的「貢菜」。
潮州人常吃鹹菜。還有一種加了香料,提升了一級的鹹菜,叫做貢菜。現在市上有賣。
為甚麼叫「貢菜」?我小時聽母親說,各地進貢品,潮州這地方沒有生產貴重物品,怎麼辦呢?有一位好官說,不要加重百姓的負擔,就進貢這種美味鹹菜好了。後來,皇帝吃到了潮州的「貢菜」,覺得可口,很喜歡。於是潮州以後每年就進獻貢菜。貢菜之名,就這樣流傳下來。百姓很對這位地方官有好感。百姓免了沉重的支出與勞役。
皇帝吃到貢菜,覺得好吃,其實完全可能。宮中的飲食,一定很講究,花樣多,珍饈百味肉食多吃了,吃膩了,忽然嚐一口調了味的鹹菜,又清新又開胃,怎麼不會點點頭,或許說一聲「好」。
小時聽這故事,對那個好官,產生了極大的好感,可惜不知道到底叫甚麼名字,哪個朝代的事。不過,各地要向朝廷進貢特產這種事情,的確是存在的,是各地百姓的沉重負擔。荔枝就是人們熟知的一個例子。荔枝好吃,但只產在南方。唐代的楊貴妃愛吃,就從廣西長途趕運到長安。那時沒有飛機,也沒有火車,最快的運輸是船與馬。但是速度再快,也得多天。荔枝這一類生果,稍欠新鮮,香味就大打折扣,只能夠拚命的馳馬了。詩人就用帶諷的口吻描寫這場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辛苦了以駿馬急運的壯士們。不過,貴妃已經高興了,妃子笑了。
《新唐書.食貸志》上說,地方是要向朝廷進貢土產的,「州府歲市土所出為貢」。也有規定:「異物、滋味、口馬、鷹太、非有詔不獻」。但仍然有一些官員把這作為討好皇帝的機會。那時運貨上京城的船隊叫漕舟,漕運是大肥缺。有個長安令韋堅,兼水運使,他在長樂坡那裡讓各地來的漕舟聚集起來,「使諸舟各揭其郡名,陳其土地取產寶貨諸奇物」,還叫舟人在船頭穿地方服裝唱歌,派了一幫婦女「鮮服靚妝,鳴鼓吹笛以和之」,請天子來看,使得「天子望見大悅」(︽新唐書.食貸志︾三)。有些官員,就是這樣借各地貢物的機會,加重百姓的負擔,討好了天子,加強了自己的地位。同樣做官,各樣心腸。這樣的劣官,一定比前面說的好官多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