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恆
經過了五百六十一天,我終於再來到這裡,北京的故宮。現在,是十月,是秋天,是遊人鹿囷集藍天下的季節。
太和殿至去年復修完畢,現在以新簇光鮮的姿態面對人們欣羨的目光,但我想新也許並不如舊,當自然的時間痕跡失卻了,彌補都只不過是一重掩飾。大殿上添補的顏料是太繁縟的服飾,反而令太和殿失卻了莊嚴的美態。
我的目的地是少人行走的空曠的迂迴小徑盡頭處,武英殿書畫館。我在航機上一直思忖的故宮藏歷代書畫展——王獻之的《中秋帖》、揚無咎的《四梅花圖》、王履的《華山圖冊》、周臣的《春山游騎圖》、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圖》、蔣嵩的《漁舟讀書圖》、吳彬的《千岩萬壑圖》、龔賢的《清涼環翠圖》、朱耷的《枯木寒鴉圖》、郎世寧的《嵩獻英芝圖》……一一教我心嚮往之。
及至展館,作品真跡興如紛至沓來,其中兩幅清初名作我印象最深。吳歷的《松壑鳴琴圖》為憶舊之作,回想年輕時學琴光景,有高山流水之意,此作畫法繁密,筆墨蒼勁,遠追王蒙山水。弘仁的《仿倪山水圖》則師法倪雲林,以空茫簡潔的一河兩岸景致呈現畫者寂然淡寞的內在心情。兩個各走一端的作品尤其令我擊節欣賞,起初教我不得其解。而我想,大概今天是我再來北京的第一天,由此憶起去年來京時認識的人、走過的路;又也許,我需要一個心靈靜默的空間,跟熱鬧的群眾拉開一個互不相干的距離,以此才保存了我澄明的深宮的秋日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