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北京奧運會體育館「鳥巢」,前不久舉行歌唱巨星演唱會,票價之貴,不在話下。而在不准攜帶瓶裝水進場的規例下,裡頭小賣部的礦泉水一紙杯售價十元,請注意,這不是一瓶,而只是一杯。鬼知道那是什麼牌子的礦泉水!此事引起議論,並有勞全國第一大報《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題目是:「﹃鳥巢﹄如此賺錢太霸道」。
霸道的賺錢多着呢!該報略舉數例:進景點的山門,說為環保,必須乘坐景點內的高價電瓶車;進機場過安檢,要填飽肚子需吃高價達百元一碗的麵條;火車站、地鐵站,如廁都得交錢,儘管衛生條件十分不堪,……我還想補充的是,名景點如安徽黃山、四川大佛之處,最佳攝影景點都被「商人」霸佔,只可拍收錢的照片,不可自行闖入。有的景點之內,逢有展覽館、博物館之類,層層收門票。種種「買路財」的存在,數之不盡。
據參加北京旅行團的團友訴說,到北京例有購物節目,但強迫消費的,莫如去一家著名的老字號藥店。據說一進門,即有「醫師」免費為你診病,之後開了多張藥方,或推薦購買某些貴價補品,動輒三數千元。這種半強迫半勸誘的動作,實在「賣壞」這家藥店大名鼎鼎的招牌。
以誘勸遊客購物賺取回佣,已成為旅行團活動的「潛規則」。但買東西應以自願為原則,現在旅行社以低廉價錢吸引旅客,再在購物回佣中加以補償,因而出現購物「節目」太多,而且有種種半強迫的不良現象。管理部門有沒有責任呢?有的,其實很多正是管理部門的縱容或合謀,才令某些經營者能夠霸佔某些公共景點做獨門生意,才能在「鳥巢」內零售高價的礦泉水。如此種種,如果沒有有權勢的合謀者,他們是不能如此肆無忌憚的。
《人民日報》評論中說: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買路財」還能賺多久?但一天有着權勢的包庇,他們要賺多久就有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