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人 資深傳媒人
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份主持中山會報,再度強調台灣當局的兩岸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武」,就是維持現狀,台灣未來一定要交給2,300萬人民來決定。馬英九並強調這是最好的方式。他會在2010年元旦致辭時重申基本理念。
馬英九的三不理論,看上去有似曾相識之感,晚清咸豐七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出面談判,葉名琛毫無反應,既不抵抗,也不議和,亦不逃跑,只是靜待府衙,觀看情勢的變化。最後聯軍佔領廣州,葉名琛在副督統雙喜的衙署內被擒獲,時人譏之為「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
馬英九和葉名琛都有相同之處,那就是面對嚴峻的時勢,採用駝鳥政策。仔細深究,我們會發現馬英九的三不和葉名琛的六不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因為,不戰不和不守等於不武;不死不降不走就是不統不獨,然而,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一廂情願的「維持現狀」是行不通的,現實是無情的,葉名琛的六不政策不過拖延了十天,無論他如何不情不願,最終還是當了戰俘,被送到異國當他的「海上蘇武」。
既然葉名琛的六不未能令英法聯軍退兵,馬英九的三不也難改變中國的統一大勢,如果馬英九不及時醒悟,在祖國的統一大業中作出正確的決斷,他不但會左右為難、失去民心,「三不」主席最後只會和「六不」總督一樣成為歷史的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