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條約法律部主任張紅虹(右)表示,中國在氣候會議上貢獻重大,不容部分西方政客抹黑。 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本報訊】(記者 嚴敏慧)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告一段落,縱然達成的協議未盡人意,但中國代表團的付出及貢獻,絕對無庸置疑。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透露,中國代表團成員為爭取時間,在各與會國之間進行斡旋及溝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更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密集式穿梭外交,多次把瀕臨破裂的會議拉回正軌,更促成絕不空泛的《哥本哈根協議》;為期13日的會議,代表團日以繼夜進行會議,每日睡兩小時,甚至通宵達旦。
訂目標爭資源 奠定發展基礎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周告終,但有西方傳媒形容會議「無實質成果」。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條約法律部主任張紅虹昨日表示,無論發展中及發達國家均定下減排目標,各國亦同意到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升幅限制在不超過攝氏2度,發達國家亦答應資助發展中國家減排,認為結果雖不令人完全滿意,但起碼提供基礎向前走,已屬最大的共識。
達成協議有功 不容外媒抹黑
張紅虹又稱,中國在大會上表現積極主動,更在多方面有重大貢獻,指責部分西方政客及傳媒報道,稱中國阻撓會議是不負責任行為。她舉例,由於各國就已發展國家的減排承諾等議題存有極大分歧,到會議後期仍未達成共識,會議陷於膠著狀態,更有機會面臨「零結果」局面,幸得中國積極斡旋,提出把已達成共識的框架先輯成文本,後來又提出與基礎四國及美國加以討論,才有現時的《哥本哈根協議》誕生。反而一直在國際會議上牽頭的歐盟,卻未有發揮應有的領導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