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聖誕時節北京街頭。資料圖片
陳曉鳳
2009年歲尾,金融危機陰影下的北京,有着一場秋雪洗禮後的明亮冬色。凜冽的北風,輕盈地穿梭在初冬小陽春的日子之間,終於吹來了聖誕節後的數九寒天。
危機與生機
五顏六色的絢爛燈光下,車水馬龍艱難地在蕭條的中關村穿行。這兒是連接北城與市中心的交通要道。幾年前,中關村電子城的商人曾數錢數到手發軟,有的幹兩年就在北京買下兩套房產,現在卻是生意慘淡,都在咬牙扛着等待經濟復甦。
蕭條並不影響人們對小小享受的追求。中關村繁忙的公交站邊,飄散着臭豆腐、炒栗子、烤白薯、炸肉串的香氣。用白漆寫上「小販」二字的站台邊,是小販的「合法」立足之地。不再有城管的頻繁襲擊,人群密集之處都是小販的天堂。寬容的「馬路政治」之下,2009年北京小販過上了難得的好日子。從小吃到文具,從襪子到沙鍋,你都能在街頭小販那兒買到,價錢比商店便宜一半。中關村電子城邊的過街天橋上,簡直成了繁華的小型自由市場,從日出東方一直賣到夜幕深深。
歲尾北京大小商場都人氣十足,從羽絨服到電器,幾乎所有商品都在打折。蘇寧、國美、大中等幾大電器城的年終促銷帶來了人氣。國產液晶彩電降價幅度達到一兩千元,再加上以舊換新的優惠政策,幾千元就能買一台液晶彩電。在蘇寧電器茶葉街店,晚上近9點鐘時客流依然不少。有位買彩電的男士說,他一年從基金裡賺了幾十萬,年底要買台彩電送給母親。一位銷售女主管說,她沒怎麼感受到金融危機。不過2009年生意趕不上2007年。那年某日有個顧客一次就買走4台萬元一台的液晶彩電,那錢是他頭天從股市上賺的。
匆匆步履之間,見一個年富力強的漢子蹲坐街頭的馬路崖子上,捧着個盒飯狼吞虎嚥,猛然間一股辛酸湧動心頭,帶着生命奮爭的氣息。工作、工作、工作,成千上萬的北京人呼喚着工作,成千上萬的外地人到北京來淘金。
雖然十幾年來職業狀況已成為北京人最忌諱提起的隱私,但這個冬天傳來更多失業的消息,你的身邊總不斷有親朋好友不用再去上班了。外企在北京的分公司紛紛關門,大批中國白領失去了工作;國內企業也紛紛裁員,不少資深員工也是一夜之間就沒了飯碗。一位幾年前貸款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男士,起早貪黑在酒店幹了10年,2009年的一天接到了解聘通知,而他過年就要滿35歲了。一位在建外SOHU小型外企上了5年班的女白領,也因公司解散在30歲生日之後就失了業。有對老夫婦一兒一女都已失業近一年,就靠老人的退休金維持家裡熱飯熱菜的溫馨。有多少北京年輕人在被年邁父母的退休金供養?是個難言的秘密。
並非都是恐慌,比起10年前,北京人有了更強的耐受力。一時閒下來了,有人去唸書,有人去炒股,有人打零工,還有的去擺攤。沒班上的小姑娘開起專門經營打折名牌的網店,飛到美國去淘貨。她的網店一天淨入100元,不用啃老,還能睡到自然醒。
房市與車市的瘋狂
2009年歲尾,北京房價上升到了天位。兩年前還被稱為「貧民區」的天通苑,那兒的房價現在每平方米都突破了一萬元大關。而市中心、地鐵邊、學區、新興產業扎堆的地方,房價更是漲到了嚇人的高位。二環路內年初賣65萬元的二手小兩居,歲尾已經賣到了130萬元;2000年上地東里一套80平方米的兩居室售價40萬元左右,2007年同樣的房子轉手就賣到120萬元,而2009年同樣位置、面積的一套房,竟然賣了200萬元!6年前有人用60萬元買上地佳園一套200平米的房子,2009年底以390萬元出手。
如此嚇人的房價升值速度,背後是房產市場的剛性需求。生育高峰時出生的八十後,幾乎都到了婚齡;有了些經濟實力的外地人,也都想在北京安家。樓下鄰居要賣房,上周末他家一天就來了百多人看房,100多平米的單元裡擠得水洩不通。中介們再不用佇立在寒風中等待買方,他們手裡有的早就沒貨了。
房市瘋狂,車市也在發飆。再沒了以往年底的汽車甩賣,車市賣得熱火朝天,汽車價格在堅挺中上升。多年來臉上愁雲密佈的汽車經銷商,2009年底全都喜笑顏開。雖然多數人工資十年沒漲,但時間積累了財富。突然發現,那麼多人要買車。沒車的要圓汽車夢,有車的到了換車時節。八十後的小夫妻節約用水,滿口低碳生活,卻一定要開車;擠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聽北京交通台王佳一和李莉的經典逗貧。據說,北京交通台是北京廣播電台的廣告創收大戶。雖然地鐵又開了幾條線,但到處堵車依舊。2009年底,北京已有了4百萬輛機動車,提前實現了專家的預期。
告別煤爐
2009年歲尾,胡同裡不再瀰漫着煙火的味道與氣息,北京徹底告別了煤爐時代。為了提高空氣質量,北京完成了最後一批胡同區的「煤改電」工程。政府招標採購的電暖氣安裝進了千家萬戶。這個冬天,美國馬利公司的電暖氣大賺了一把,以終生保修的售後服務及外觀和質量的相對優勢戰勝了其他中外品牌,成為在北京賣得最火爆的電暖氣。正如汽車一樣,在最重要的民生必需品大市場上,內地品牌又一次敗給洋品牌。
沒了煤爐的四合院,屋裡不再有紅紅的火苗,熱熱的爐膛,火上坐着亮亮的水壺,白色的水氣滋潤着紙糊的頂棚,爐膛邊烤着白薯,一隻肥貓打着呼嚕。有老北京懷念着爐子時代。他們說,煤爐是最能集約利用能源的,污染北京大氣環境的是滾滾而來的汽車,而不是小小的煤爐。他們說,沒了爐子,四合院也就沒了味道。
更多百姓歡迎電暖氣時代的到來,彎了腰的老太太們站在街門兒前閒聊,都對政府資助的電暖氣讚不絕口:暖和、乾淨、安全。再也不用天天搬煤,不用穿着老棉襖出門倒爐灰。電暖氣晚上以低價電蓄能,白天全天都能取暖。雖然取暖費比宣傳的高出不少,那人們也樂意。歲尾的寒風中,穿行在悠長而寧靜的胡同裡,再也看不到依牆而立的一個個黑黑的蜂窩煤垛,取而代之的是灰牆上一排排嶄新的電表。
追求健康快樂
歲尾的頤和園,褪去了春夏秋的濃妝艷抹,像一幅樸素簡潔的鋼筆畫,鑲嵌在昆明湖亮亮的冰面上。寒風陣陣中,暴走族們依然甩開大步,或成群結隊或踽踽獨行,或邊行邊侃侃而談,或默默奮進。「暴走媽媽」的愛心故事深入人心。這位用暴走治好脂肪肝後捐肝救子的母親,讓更多北京人深深迷戀上了走路健身。無論窮人還是富人,局長還是女工,都渴望走掉「救生圈」,走掉脂肪肝,走出健美身材。錢袋羞澀的時光,進公園是成本最低的娛樂。頤和園裡,冬泳愛好者呼朋喚友地在結冰的水中暢游,亭台樓閣上三五成群的人們,有的在悠揚的樂曲中翩翩起舞,有的圍在一圈踢鍵子,下象棋。明亮的冬日下,頤和園的流浪貓慵懶地向人撒嬌討食。金融危機,並不影響北京人追求健康與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