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以twitter為首的微博使人和人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網上圖片
狸美美
在剛剛過去的二○○九年,您知道哪個詞語被英國《衛報》評為了年度流行語「人氣王」嗎?奧巴馬?甲流?嗯,全錯,其實是「圍脖」——哦,對不起,應該是「微博」。
微博者,微型博客也。顧名思義,就是把博客寫得短小精悍,具體到硬指標上,每條不超過一百四十個字,可加配圖片和視頻。微博一經發出便只能刪除而不得修改,絕不給反覆「整容」的機會。發佈微博的途徑多種多樣,可以用電腦,也可以用手機。
這些特性,決定了「織」一條「圍脖」的時間可以短得只有幾秒鐘;決定了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更新其內容;決定了每個博主都可以輕鬆成為「多產」的作家、現場直播的「記者」;決定了微博的文字不如博客深思熟慮卻帶有一種獨特的生命熱氣;決定了每條微博都是一些詞語的碎片卻真實記錄着生活……
目前國際上最知名的微博網站是美國的Twitter,它也是微博最初的實踐者,其日訪問量達兩千萬人次,市值接近百億美元,包括奧巴馬、白宮、FBI、Google、福布斯等在內的諸多國際知名人物和組織都是其用戶,小小的Twitter更是美國大選、五百強營銷的重要舞台。至於目前國內的微博一哥非新浪莫屬,自二○○九年八月推出至今,短短數月已成功掀起內地「織圍脖」的風潮,如今更幾乎成為國內微博的代名詞。
其實從學術角度看,微博的爭議性很大。比如不少專家就認為其「過於瑣碎」、「口水資訊太多」、「難登大雅之堂」、「快節奏時代的速食品,缺乏思考」;而商人們更得出「微博尚無成熟盈利模式」的結論——「缺乏內涵」使微博用戶很容易在新鮮期過後流失,從手機發博中得益的是運營商而非網站,從而普遍持觀望態度。
那百姓們又是愛上「圍脖」的什麼呢?狸美美告訴您,是溫暖。在微博上,每天都上演着一呼百應、一帖千傳、一人有難八方支援的戲碼。有赴港參加畢業典禮的北京姑娘在深圳過關時發現沒帶通行證,一條微博出去,二百次轉發不到,便找到了「海航雷鋒快遞員」;白髮阿婆尋找小孫女的消息,一日之內被轉發了四千三百八十二次,誰也不認識誰,但誰都沒吝惜伸出「幫忙的小手」。有人總結得好:「在圍脖上,你能感受到社會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冷血,人心未死,就算微博,也是媒體;就算微搏,也是心跳;就算微薄,也是力量。」
新的一年,如果覺得冷,不妨給自己織條溫暖的圍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