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可悲的 文學雜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張衍榮

文學雜誌做的是特殊生意,在作者與讀者之間販買販賣,說難聽點也就是文字販子。這話當然很俗氣,也很傷人,但「雅事」俗說似乎更容易理解。如今,「販子」們的生意很是蕭條,並非貨源緊缺,而是銷量下滑,滑得離譜。這已成公開秘密。怎麼辦?俗話說:生意不好整櫃檯。那麼,他們是如何「整櫃檯」的呢?最近,筆者接到兩封編輯來信,從中或可窺見一斑。一封來自錦官城,一封來自皇城根。

 來自錦官城的素昧平生,既不曾謀面,也未曾「神交」,僅僅登過拙稿一篇,感激之餘再投去一稿,就這。孰料,他也不問問這廝是人是鬼,更不問需要不需要,愛看不愛看,對「貴刊」評價如何……總之是出門不看天色,進門不看臉色,揪住就傾訴,就哭窮:雜誌是「主編自掏腰包辦的,沒有任何單位和個人投資支持」,「希望您能訂閱全年的雜誌!」且不論此話真偽,也不說它辱沒斯文,自損尊嚴,更不揣它言外之意,單就「整櫃檯」而言,就沒有抓住西瓜。很明顯,生意靠俏貨,雜誌靠好稿。面對作者,不去讓他多投好稿,而是讓其「訂雜誌」,這是不是病急亂投醫,本末倒置,弄錯了方向?

 再說來自皇城根的。那是位打了多年交道的小「老師」,人家倒是沒喊訂雜誌,可那任務卻比訂雜誌艱鉅得多。因為他們一直都在「整櫃檯」,所以命我收到樣刊後,務必對其評頭品足,從裡到外,從形式到內容,甚至還包括版式設計和印刷裝幀,都「看一看」,也就是看他們的「櫃檯」整得如何。

 說來實在不敢恭維,128個頁面、相當級別的豪華雜誌,竟用去了48個頁面刊登註明作者單位的「文章」。那些「文章」都是些學術性或半學術性的東西,與文學雜誌的宗旨可謂驢唇不對馬嘴,倒是與評職稱之類很掛得上鉤。不用說,這48個頁面的「文章」是「自費發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賣版面,賣給敲門磚去了。此外,還有20個頁面是推介群體和個人「藝術作品」的,雖未見註明作者單位,是不是版面交易不敢妄斷,但「藝術家」們的個人訊息詳細「簡介」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再此外,用20個頁面刊登「文摘」,都是些從故紙堆裡搜羅來的舊貨,有的甚至還是外國死人的東西!推己及人,我敢斷言,愛好文學的讀者如果是自掏腰包買下這本雜誌,88個頁面打了水漂是鐵定的。餘下40個頁面呢?5個頁面是版權頁和目錄,19個頁面是所謂「深度報道」,其實就是報紙上比比皆是的城市廣告,真正留下來與文學「期刊」對得上號的,只有區區16個頁面!而這16個頁面刊登的,也盡是些不關痛癢、難得讀者心動的東西。

 至於筆者的那篇陋文,就更令人汗顏了。凡涉及當下百姓關心的內容,被悉數剔除,不留隻言片語。啼笑皆非之餘,我不得不向「老師」發問:那還是我嗎?我因此而疑心讀者會不會嗤之以鼻?會不會大呼上當?會不會罵娘?會不會以為是作者厚顏無恥,削尖腦袋鑽營關係「發表」的?……說老實話,讀罷拙文的那一刻,我真的有點無地自容。由此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有人說當下中國文學之不景氣,是因為缺乏有擔當的作家。但從「販子」們「整櫃檯」的情形看卻未必。眾所周知,歷代以來,不論是大興文字獄的封建時代,還是極「左」思想曾經肆虐的不久以前,中國何曾缺過有擔當的作家?怎麼到了政治日漸開明、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已然進步、環境相當寬鬆、思想空前活躍的時候,反而倒缺乏起有擔當的作家來了?顯然這個判斷是站不住腳的。因此,真正缺乏的恐怕不是有擔當的作家,而是有擔當的「販子」,尤其是有擔當的「掌櫃」。

 誰都知道,文學港灣從來都不是風平浪靜的。你要歌頌真善美,就會有人說風涼話;你要鞭撻假醜惡,就會有人「莫須有」。無論你舉起的是歌頌的旗幟,還是批判的旗幟,攪屎棍總會有屁放。因此,文學在中國也是個高風險的行當。古往今來,在這個行當裡翻船跌跟頭乃至殺頭的,大有人在。從來真理血染紅。希圖名利雙收,又想一點風險都不擔,打這種如意算盤的最好走遠點,千萬別在這裡混。

 毋庸諱言,因言獲罪的現象不能說已經絕跡,以言治罪的時代也難說就絕對過去。但是,株連的枷鎖被徹底砸爛,畢竟是不爭的事實。時代已經大不一樣了!眼下即使因文學而「出事」,也不過只涉及自身,決不會株連到一家老小頭上。如果我們的「販子」,尤其是「掌櫃的」,連擔這麼一點點風險的勇氣都沒有,那還奢談什麼鐵肩擔道義?

 因此,「老師」們這麼「整櫃檯」,我是不投豆的。實不相瞞,我是硬著頭皮才讀完全刊的。如果不是礙於「老師」的情面,我早扔了那破雜誌。作為讀者,咱才不受那份洋罪呢!因為廝混得熟了,也就口無遮攔,說話多有放肆:堂堂體面大刊,為什麼要與那些下三爛雜誌為伍,跟它們搶「生意」?盡登些文化垃圾,誰要?為什麼不去抓作品,卻要傚法別人偷雞摸狗,專走國家明令禁止的那些邪門歪道?

 這些話我料定「老師」們是聽不進的。果然,「老師」回信說:您所說的那些我們都懂,我們都知道那樣不好,可有什麼辦法呢,沒有學術論文,雜誌就沒有一定的收入;沒有文摘,雜誌就湊不齊那麼多的頁碼。僅靠發行,不要說發不出工資,就連印刷費都付不起。現在緩過來了……

 我恍然大悟,也再一次哭笑不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文學雜誌為了生存,曾經發生過搶稿大戰。儘管硝煙四起,齷齪時見,但畢竟工夫花在文章內。可如今呢?功夫全在文章外。不是「改版」,就是「合作」。什麼叫「改版」、「合作」?說白了,不就是變相賣刊號賣版面賣資源賣宗旨賣靈魂嗎!說得刺耳點,如此之賣,又何異於「小姐」之賣?

 當然,在尊嚴和良心都可以上櫃的年頭,這麼買賣實在算不了個甚。自從人們發現刊號、版面原來也可以直接拿去兌換鈔票後,先前賴以生存的發行量已經不再怎麼當回事了,早先熱火朝天的搶稿大戰迅速煙消雲散,山陰道上再難見到「販子」們為稿子東奔西走的身影了,扶植新人籠絡名家的所謂「筆會」更是無人再肯張羅,作為「上帝」之一的作者,除去若干大腕外,幾乎一夜之間淪為十足的文丐,而文字販子則搖身一變,成了渭河垂釣的姜太公,只待願者來上鉤了。如此這般,文學雜誌焉能不面孔妖魔化,內容庸俗化,思想沙漠化?既如此,還賴什麼讀者變心?「販子」們的生意下滑,別再讓讀者背黑鍋了!

 熱愛文學的讀者,原本有著深深的「興亡」情結,總希望從閱讀中,看到地平線上的那一縷曙光,可充斥市場的「拳頭枕頭」卻讓他們大失所望。可以說,他們沒哪天不眼巴巴盼著讀好作品的。這幫文學遺民已經不敢有太大的奢望,一本雜誌哪怕有那麼一兩篇是他們想要的東西,也就不覺得冤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文學雜誌具有廣闊空間。

 其次,文學作品的轟動,固然有題材的轟動,內容的轟動,甚至禁區破冰的轟動,但歸根結底無一不是思想的轟動。因此,只要有思想追求的需要,有精神享受的需要,有情感宣洩的需要,洛陽紙貴就不會消亡。

 非常可悲的是,「販子」們已經不在乎這些了。它們變成了「銅豌豆」,煙花路上走出了甜頭,即使天賜與再多的歹症候,也必定兀自不肯休。如此看來,哥兒們,嬉笑怒罵,各有活法,您那點腦子進水的杞憂,還是請打住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天倫歌》:跨越太平洋的早期中國藝術歌曲 (圖)
文化觀察:家訓作用有限 (圖)
金融本身應該符合什麼邏輯? (圖)
文訊:「我在中國」(cochina)之六:盛世?危言!
百家廊:可悲的 文學雜誌 (圖)
翠袖乾坤:大日曆
海闊天空:八十後的祖孫三代
琴台客聚:陳定山筆下的上海 (圖)
杜亦有道:誤配相思詞
隨想國:虎年談虎眼
詩幻留形:字花園的時光
心病還需心藥醫 廣發正能量 抗禦情緒病 (圖)
Sally Wong全情投入助情緒困擾者 (圖)
曾繁光倡精神健康反歧視標籤 (圖)
友伴同行互勉降自殺風險
貓咪競技 人貓同樂 (圖)
「冠軍」貓展
未來生活預覽 CES新科技盡現 (圖)
電子書 看書新享受 (圖)
3D技術 融入家中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