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我是「八十後」,當然,我的知交好友們也是「八十後」,我們都是八十年代離開校門,進入社會謀生立足。算起來,可說是八十年代出生、現今被冠名為「八十後」一代族群的父母、叔嬸輩。
我們這一代的八十後,不是來自公共屋h,便是與兄弟姊妹一起擠在碌架床上成長,日曬雨淋追巴士、捱過小中學、靠半工讀賺錢上大學。那個年代,針對社會不公現象的學運與社運此起彼落,我們參與不少。不過,大家罕有憤怒,大部分時間專心讀書或工作,人生目標清晰。遇有挫折,自力更生,一份薪水不夠,爭取時間兼職;學歷不足,尋求兼讀上進,沒有幾個怨天尤人。
我們的父執輩,也是八十後,是真真正正已在人生旅程上走了八十年以上,銀髮中的銀髮了,如今不少還在發揮餘光餘熱。這一代人修身齊家服務社會的模式也很典型,矢志那個行業便謹守終身。農耕、技工、文化、教育,一門手藝就是一生事業。
由小學到中學,我的老師不論男女,不少都是白髮蒼蒼,教化子弟大半生,大學時期,才偶有青年才彥的師長。
飯友中幾位文化前輩,一個是記者,一個是編輯,一頭青絲做到兩鬢如霜,無怨無悔。他們那一代,這叫做敬業樂業,換了現代術語,就是「不思進取」、「戀棧怠惰」了。
時代不同,環境有異,人類歷史在不斷發展中,需要承先啟後,需要破舊立新,總的原則,還是薪火相傳。若然代與代鴻溝相隔,歷史就寫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