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Sally Wong全情投入助情緒困擾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Sally說聆聽求助者的心聲十分重要,有時候比提供即時建議更能幫助有需要人士。

 近年青少年自殺個案持續上升,網絡上又屢現自殺留言,甚至在社交網站有自殺群組出現,這無疑是響起警號。根據撒瑪利亞會的資料顯示,過去5年30歲以下的自殺人數共760人,而單是08年就有157名青少年自殺身亡。不過,Sally憑著信心,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助有需要的人,身為兒童心理治療師的她,亦是撒瑪利亞會的義工,聆聽來電求助者的心聲。「即使是聆聽,已經能幫助他們很多,有時候比給予即時的建議來得更重要。」

 Sally在02年加入撒瑪利亞會,已有多年輔導年青人的經驗。她表示年青求助者的來電,大多是關乎學業與愛情。「主要都與拍拖、失戀、中五會考等有關。跟以往的青少年比較,這一代的年青人比較脆弱,缺乏責任心,這或多或少是因為家長少生孩子,他們受到的關注和關愛較多,要面子而不想輸給別人,他們即使有不安也未必懂得表達。而且容易受朋輩影響,出現集體自殺的情況。」

 Sally現在還是撒瑪利亞會推行的「友伴同行」計劃的訓練義工,希望幫助更多受情緒困擾和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在他們當中傳達正面訊息。Sally採取「以人為本」的原則,務求讓求助者明白生命仍有價值。「最重要是聆聽,還有就是覆述感受、同理心和給予求助者無條件的愛。」她笑說有些來電者是「長期顧客」,經常致電,但他們仍然秉承應有的原則,聆聽求助者的心聲。

 Sally在求學時期也曾因成績差,自我形象很低落。「家人覺得我無價值,於是我便開始結交損友,流落街頭,不想回家。」她又受初戀男友傷害而分手,令她不信任異性,情緒不穩,曾覺生命毫無意義而有自殺的念頭。幸好當時駐校牧師的關懷,以及在她欲跳樓結束生命前的來電,使她感受到接納與包容,打消自殺念頭。她亦從中明白到聆聽的威力,並由此而發奮讀書,考入港大心理系,畢業後更於澳洲攻讀心理學碩士,獲一級榮譽佳績。而她在讀書期間亦有擔當撒瑪利亞會的熱線義工,以過來人的身份發揮聆聽的力量。

 Sally因著自身的經歷,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跟進各個求助者,「當日牧師的包容和接納之心傳承給我,而我幫助其他人時,亦希望把這份愛心傳揚開去。」在去年跟進患有「邊緣人格障礙」的16歲少女,更使她明白聆聽和無條件包容的重要,能夠令生命改變。看著自己的翻版,她繼續以開放包容的態度聆聽事主的心聲,終於在一年半內成功感化少女,使她重回正軌。由受傷者到替人療傷,使她對人生領悟更多,「每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需要面對,其實生命是滿有奇蹟的,要好好珍惜生命,積極面對困難,凡事沒有不可能。」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天倫歌》:跨越太平洋的早期中國藝術歌曲 (圖)
文化觀察:家訓作用有限 (圖)
金融本身應該符合什麼邏輯? (圖)
文訊:「我在中國」(cochina)之六:盛世?危言!
百家廊:可悲的 文學雜誌 (圖)
翠袖乾坤:大日曆
海闊天空:八十後的祖孫三代
琴台客聚:陳定山筆下的上海 (圖)
杜亦有道:誤配相思詞
隨想國:虎年談虎眼
詩幻留形:字花園的時光
心病還需心藥醫 廣發正能量 抗禦情緒病 (圖)
Sally Wong全情投入助情緒困擾者 (圖)
曾繁光倡精神健康反歧視標籤 (圖)
友伴同行互勉降自殺風險
貓咪競技 人貓同樂 (圖)
「冠軍」貓展
未來生活預覽 CES新科技盡現 (圖)
電子書 看書新享受 (圖)
3D技術 融入家中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