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杜
六十年代初首度航海,第一「水」船便是赴曼谷運米糖返日本高松市餅乾廠,那時泰國初展經濟繁華,曼谷不似今之人多車密商店輝煌,不少中國僑民「潮州人為主間中有些上海人和客家人」聚居在水門區,水門區一條主河通駁市中心湄南河主道,當年此小河水清景雅,長舟形「水上的士」穿梭來往,兩旁木竹搭民居簇聚,每早市民百姓在河邊坐廉價水上的士上班,河邊兩旁晚間擺滿燒沙嗲炒粉麵小販,十分熱鬧,亦常有標致少女在小販人客間賣啤酒椰青水活躍,兼營「妓業」,風光旖旎。此一條河,當年有歌:「自從那相思河畔見了你,無限的溫馨埋在心窩裡,我要悄悄地告訴你,我已愛上了你。秋風無情,一陣陣吹落了殘紅,分離難再見,嘆人生本是夢……」
五十年代初期,不少上海人南來,帶來銀襾實力充足者,不少開紗廠、棉織廠,開滬幫食店「喬家柵」、「一品香」等等。有些原在上海是江湖界「白相人」到了香港仍操舊業開夜生活銷金窩如「麗池」、「麗宮」夜總會等,再次一級銀襾實力不多者就「走南洋」,有一批上海男女五十年代初跑到曼谷另開天地,其中不少幹夜總會酒吧業,容納一批在港難覓生計的半老徐娘,筆者當年初到曼谷在華人開的著名夜總會如「漢宮」、「加樂斯」等常遇到些風韻猶存的滬籍伴舞娘,據說本為上海人的狄波拉曾在「漢宮」做司儀,也是她同鄉的一位阿姨介紹她到曼谷闖世界的,後來「拜四面神發了達十分出名」。至於那條市內運河以前華人叫為「相思河」,一個滬籍華僑為此作了一曲《相思河畔》由滬籍歌女唱,但寫詞的也是上海人,他不是曼谷常客,不知曼谷是熱帶,全年沒有「秋風」也沒有「花落殘紅」,作了一首錯配歌詞的流行曲。
時至今日,那條「相思河」仍在,也還有每晨來往的廉價「水上的士」,但已成臭味難當的一條大水溝,兩旁林立的小販檔也沒有了,層層疊疊的都是窮人加建的河邊棚屋,每晨都有居民在河邊洗漱沖涼,〈相思河畔〉曲猶在耳,人事卻已幾番轉換了,曼谷華僑中已難見上海人,「耀華力」等唐人街有一種新語言流行,那便是普通話,唐人埠最多人播的則是鄧麗君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