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Alex Washburn
「雖然我是第一次來港,但也感受到大家相似之處。」紐約市城市規劃部首席城市設計師Alex Washburn指,紐約和香港同樣地少人多,土地供應十分緊張。「1950年紐約人口有790萬,今年將增加至820萬,至2030年更可能高達920萬。紐約人煙稠密,建築物除了要向高空發展外,還要讓地面的行人有路可走。」所謂「有路可走」,就是推行以「行人」為本的發展策略,建設地面、地底和高架行人通道,把不同建築物連結起來。「這是紐約未來的規劃藍圖,善用每分每寸空間,發展綜合經濟文化區域。」
Alex表示,市政府正計劃發展四通八達的步行徑,由沿海地區開始深入城市內部。「目前,市區發展一直以馬路作為軸心,但我們發覺要持續發展經濟,必須讓市民凝聚起來。而步行街和走廊,便能把民居、商舖和文娛設施連接上。」他表示,紐約很多建築物都是綜合用途,Hearst Tower等新建寫字樓大廈,地面用作零售、中層用作銀行和娛樂用途。
籌劃多年的新莫尼漢車站(Moynihan Station),出口亦要面向具歷史價值的古老郵局。「這不但可增加容量,也可令郵局回復昔日的光輝。規劃過程中,必須考慮空間的可用性和社會功能,單單是一個車站出口,便要考慮附近建築物的保育和綠化。」他表示,步行街和街頭茶館,能吸引市民和遊人停留,提高零售和社交能力。
「城市一直向高空發展,市民實難以接觸交流。高樓大廈高聳入雲,半空中其實有很多私人活動。」他表示,建築物的低層和地底其實可以用天橋或隧道連結起來,這樣便可以製造出很多空間。
「我們還考慮發展單車徑,在高樓大廈門外設計泊車位,以行人路和單車路線進行規劃。07年便陸續開始了135個項目。」Alex表示,紐約的成功是靠多個部門長期合作,包括城市規劃、經濟發展、文娛康樂等部門。「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建立一個更清潔、更強的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