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中國人的第四大發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2-10]     我要評論

彥 火

 高錕凱旋歸來,港人又可以一瞻他的風采,可惜除了他燦爛的笑容沒有改變外,他對眼下的一切,已無言以對了,這是令人遺憾的事。

 二○○二年一月,我曾為《明報月刊》「世界傑出華人系列」策劃訪問高錕教授。這次訪問是通過三聯書店資深編輯余非女士居中安排的,余非是《潮平岸闊——高錕自述》一書中文版的責任編輯。

 這次訪問歷時近兩個小時,內容廣泛,從他開創的光纖資訊顧問公司——ITT,談到諾貝爾獎;從他的光纖研究談到他受中西文化的影響;從九歲讀莎士比亞談到科學思維;從西方的科學研究談到大學的教育理念……

關於高錕與諾貝爾物理獎,有以下對話—

 □:高教授有「光纖之父」之稱,而不少人也為高教授沒有得到諾貝爾獎而叫屈,不知道高教授對此有何看法?

 高:諾貝爾獎是以基礎性學科為分類基礎的,應用科學可能較為難歸入該獎。能得諾貝爾獎固然很開心,得不到也不用太失望。事實上,我的科研成果曾得到不少獎項,已感到十分榮幸了。

 □:你是否認為諾貝爾獎需要在工程科學方面加一個獎項嗎?

 高:諾貝爾獎有它的評審方式,我不大清楚。而我在日本、美國所得的好幾個獎,其中一個由美國工程學會頒發的獎項,有人便說相當於諾貝爾獎的地位,算是其中一種說法吧!對我來說,得獎與否,的確不是最重要的考慮,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有心去做研究,做自己有興趣而又喜歡的研究。

 □:另有一種說法是,諾貝爾獎多頒予學術上有貢獻的人,商業應用的科研成果很難獲獎,是這樣的嗎?

 高:也不盡然,將素描原則運用到醫學上的那位研究者也得了諾貝爾獎。因此,不見得凡是實用性的科學成就,便不在諾貝爾獎的評審範圍內。

 從以上訪問可以知道,高錕教授對是否獲諾貝爾獎,信心並不大。他自己也認為應用科學較難得諾貝爾物理獎。對於他自己是否獲獎,他則以平常心對待。

 高錕在此之前已獲得不少殊榮,包括於九十年代中期,日本政府頒給他榮譽很高的「日本國際賞」的大獎,獎金高達五十萬美元。

 高錕與香港關係十分密切,香港是他擔任高等教育教授和校長達十四年的地方,關係邇密,卻沒有給過他任何應有的榮譽。倒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一九九六年宣佈命名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為「高錕星」(國際編號3463),以表揚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教授在光纖通訊的傑出貢獻,以及他推動科學發展和學術交流的成就。—在此之前,已有不少海內外名人獲得這一榮譽了。

 沉默多時的特區政府終於出聲出面了,說是醉心光纖研究的高錕,當年在中文大學做校長時,推動本地科學發展不遺餘力,促成科學園成立。特區政府為表揚他的貢獻,將科學園一個金蛋地標,即會議中心和廣場,命名為「高錕會議中心」。

 我想起中大前校長金耀基教授就高錕獲諾貝爾獎在酒會上說過的話:「高錕校長光纖的發明是一項大的發明,中國過去有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三大發明。高錕的光纖可以說是中國人的第四大發明。」(編按:現在較通行的說法是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另一為造紙術。)

 我想,高錕的巨大科學成就和貢獻,是全體華人的榮光,作為華人社會,我們給予「中國人的第四大發明」高錕教授的回饋實在太少了!(《我所認識的高錕》之一)

相關新聞
百家廊:趙本山登上春晚的幕前幕後 (2010-02-10) (圖)
翠袖乾坤:章子怡一墨潑黑群星 (2010-02-10)
娛視觀:論韓寒數《孔子》「六宗罪」 (2010-02-10)
琴台客聚:「中國人的第四大發明」 (2010-02-10)
生活語絲:送禮「文雅化」 (2010-02-10)
思旋天地:歲晚辦年貨 (2010-02-10)
路地觀察:風格即人格 (2010-02-10)
百家廊:集美博物館觀後感 (2010-02-09) (圖)
翠袖乾坤:團年飯 (2010-02-09)
海闊天空:責任賠償無底黑洞 (2010-02-09)
琴台客聚:亂世走出曹操 (2010-02-09)
杜亦有道:如風新訊 (2010-02-09)
思旋天地:地區任務 (2010-02-09)
記憶後書:初到杭州 (2010-02-09)
百家廊:石榴與荷花 (2010-02-08) (圖)
翠袖乾坤:台灣與香港的藝術心 (2010-02-08)
一網打盡:立體市場 (2010-02-08)
琴台客聚:白耀燦踏步斜路 (2010-02-08)
生活語絲:虎年說虎 (2010-02-08)
思旋天地: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2010-02-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