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亮相:捕捉大師餘光 寶麗萊珍藏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3-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尼娜

 上世紀90年代,當日本人將彩拍普及化之時,已有人預言寶麗萊的地位會逐步被取代──儘管後來它是衰敗於數碼化的新紀元。新時代新科技,老舊的事物萬般帶不走,不幸的是有些更留不下來,例如由有「美國自然攝影大師」之稱的安素阿當斯(Ansel Adams)及話題攝影家羅柏.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留存下來的經典作品,最終也逃不了被分銷四散的命運。

 位於瑞士西部城市洛桑(Lausanne)的Elysees museum在過去20年一直保存着大量寶麗萊作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賞。可是,寶麗萊總公司在2008年宣布破產結業,使原本寄存於博物館內的作品亦必須對外求售,以償還債項。

 「我們會在現存的4500幅作品中抽出100幅,交由蘇富比主負責拍賣事宜。」博物館的總監William Ewing說,但他所理想的,其實是更「完整」的出售計劃。「投資者在金融海嘯中焦頭爛額,他們當然希望盡快將藝術品外售。但我很希望他們可以耐心一點,待我找到肯將整系列買下的買家時,才將它們出售。」

 「大概數個月前我依然不抱樂觀,後來才發現原來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怕這些珍貴的藝術品會四散各地,這並不是我們樂見的事。」

 在珍藏展中,以安素阿當斯及羅柏.梅普索普為例,都是極之珍貴的攝影產物。生於20世紀初的安素阿當斯成長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艱苦年代,在面臨各種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他依然將大部分的時間及資源投放在攝影之上,穿梭於山林之間,記錄大自然中最樸拙的一面;相對於阿當斯奉行的簡約主義,羅柏.梅普索普則擅於利用鏡頭捕捉當時社會的同性戀次文化、族群甚至性虐議題等,其作品因此充滿爭議性,使他與阿當斯成為了攝影史上不可忽略的兩個標誌性人物。

 今次舉辦珍藏展雖是萬分之情非得已,然而他不忘在展覽中對已故寶麗萊創辦人Edwin Land致敬。

 Edwin Land於1937年創辦寶麗萊公司,10年後發明首部即影即有相機。據Ewing憶述,Edwin Land生前總樂於將相機及底片外借有志於攝影的人;他並不要求金錢上的回報,而只向每人要求他們所拍的相片,以作回饋。久而久之,他便儲集起許多展現出不同風格的實驗性作品,不論是人像、風景、建築還是大自然的景象。

 「在70至90年代,彩色照片還未有流行,多得寶麗萊提供了化學造色的資源及實驗室,彩色照片才得以慢慢發展起來。」William Ewing說。

相關新聞
誹謗官司 泛濫成災 (2010-03-12) (圖)
修改法案 如箭在弦 (2010-03-12)
亮相:捕捉大師餘光 寶麗萊珍藏展 (2010-03-12) (圖)
愛麗絲 仙境處處藏玄機 (2010-03-05) (圖)
添布頓 黑色童年 (2010-03-05) (圖)
亮相:鹽田千春.「編織」記憶的網 (2010-03-05) (圖)
話題作家 撞正鐵娘子主播 (2010-02-26) (圖)
種族論惹爭議 好友反目 (2010-02-26) (圖)
亮相:亨利摩爾 比想像的更「陰暗」 (2010-02-26) (圖)
沙林傑 美國隱士的十一封信 (2010-02-19) (圖)
睦鄰不爆私隱 (2010-02-19) (圖)
從筆友到愛人 (2010-02-19) (圖)
沙林傑紀錄片面世 (2010-02-19) (圖)
名著電影 雙璧交輝 (2010-02-12) (圖)
1.《怪屋疑雲》 (2010-02-12) (圖)
2.《飛越瘋人院》 (2010-02-12) (圖)
3.《2020》 (2010-02-12) (圖)
4.《教父》 (2010-02-12) (圖)
5.《告別有情天》 (2010-02-12) (圖)
6.《小孩與鷹》 (2010-02-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