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尼娜
上世紀90年代,當日本人將彩拍普及化之時,已有人預言寶麗萊的地位會逐步被取代──儘管後來它是衰敗於數碼化的新紀元。新時代新科技,老舊的事物萬般帶不走,不幸的是有些更留不下來,例如由有「美國自然攝影大師」之稱的安素阿當斯(Ansel Adams)及話題攝影家羅柏.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留存下來的經典作品,最終也逃不了被分銷四散的命運。
位於瑞士西部城市洛桑(Lausanne)的Elysees museum在過去20年一直保存着大量寶麗萊作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賞。可是,寶麗萊總公司在2008年宣布破產結業,使原本寄存於博物館內的作品亦必須對外求售,以償還債項。
「我們會在現存的4500幅作品中抽出100幅,交由蘇富比主負責拍賣事宜。」博物館的總監William Ewing說,但他所理想的,其實是更「完整」的出售計劃。「投資者在金融海嘯中焦頭爛額,他們當然希望盡快將藝術品外售。但我很希望他們可以耐心一點,待我找到肯將整系列買下的買家時,才將它們出售。」
「大概數個月前我依然不抱樂觀,後來才發現原來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怕這些珍貴的藝術品會四散各地,這並不是我們樂見的事。」
在珍藏展中,以安素阿當斯及羅柏.梅普索普為例,都是極之珍貴的攝影產物。生於20世紀初的安素阿當斯成長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艱苦年代,在面臨各種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他依然將大部分的時間及資源投放在攝影之上,穿梭於山林之間,記錄大自然中最樸拙的一面;相對於阿當斯奉行的簡約主義,羅柏.梅普索普則擅於利用鏡頭捕捉當時社會的同性戀次文化、族群甚至性虐議題等,其作品因此充滿爭議性,使他與阿當斯成為了攝影史上不可忽略的兩個標誌性人物。
今次舉辦珍藏展雖是萬分之情非得已,然而他不忘在展覽中對已故寶麗萊創辦人Edwin Land致敬。
Edwin Land於1937年創辦寶麗萊公司,10年後發明首部即影即有相機。據Ewing憶述,Edwin Land生前總樂於將相機及底片外借有志於攝影的人;他並不要求金錢上的回報,而只向每人要求他們所拍的相片,以作回饋。久而久之,他便儲集起許多展現出不同風格的實驗性作品,不論是人像、風景、建築還是大自然的景象。
「在70至90年代,彩色照片還未有流行,多得寶麗萊提供了化學造色的資源及實驗室,彩色照片才得以慢慢發展起來。」William Ewing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