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西方傳教士和印刷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3-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早年中西文化交流,傳教士起了重大的作用。圖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研究香港早期報業,不能不提西洋傳教士;研究香港第一份全由華人操權的《循環日報》,也不能不提西洋傳教士,因為沒有他們,《循環日報》便不會降生。這話從何說起?

 《循環日報》創刊於一八七四年二月四日,主要經辦者為王韜、陳靄廷和黃勝,印刷者為中華印務局。這家印務局的前身是英華書院印刷所。英華書院乃由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於一八一八年在馬六甲成立,其宗旨是培養中西傳教人才,並設印刷所,印製傳教書刊。一八四二年鴉片戰爭後,清廷割據香港。翌年,英華書院遷往香港,改名英華神學院。一八七三年,倫敦傳道會決定解散屬下出版社和英華神學院,王韜即聯同陳、黃二人,集資購買了印刷設備,為客鑄字和出版圖書,翌年創辦了《循環日報》。如沒有了這個時勢、沒有了這個印刷所,《循環日報》又怎會誕生?

 此外,股東三人中的黃勝和王韜,和教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黃勝曾在《德臣西報》任印刷工,後來轉到倫敦傳道會印刷所當主管。至於王韜,廿二歲那年即一八四九年,任職於英國教會在上海主辦的墨海書館,卓南生說:「王韜後來對報紙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殷切地期望一份由華人自辦的華文報紙誕生,顯然是和他與西方傳教士及西方文化的接觸密切相關。」流亡香港後,又曾在《香港華字日報》兼職,加深了他對辦報的認識;英華神學院的解散,促使他創辦《循環日報》的決心。無可否認,《循環日報》的成功,固是王韜主持的筆政,但如無教會的背景,焉能有輝煌的成就!

 俞強的《近代滬港雙城記:早期倫敦會來華傳教士在滬港活動初探》(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二○○八年十一月),剖析了這班傳教士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對引進西方現代印刷術,蓬勃了出版事業,都有詳細的闡釋。他說,「英華書院在印刷事業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鑄造中文鉛字。」它的「鑄造活字在當時的中國社會還是非常先進的」,所謂「中文鉛活字」,是棄雕字,改用電鍍法創製電鍍字模,是美國長老會姜別利來華主持印刷事務的創舉。英華書院的活字除了自給外,還有外銷,提供「香港和其他通商口岸出現的近代報刊」,香港的《遐邇貫珍》和《德臣西報》所編印的中文附刊,都使用這套活字。

 無可否認,西方傳教士改良了中國印刷術,對出版的繁榮大大起了作用。王韜等人購進了這裝備,始能辦報,始能如虎添翼。

 俞強這部書,除了論述近代兩個特殊都市對基督教文明的接受背景、過程外,對滬港的書刊、報業出版都有所涉及;新式印刷術的引進那一節,尤令我關注。沒有西方傳教士種下的因,又怎會有後來全由華人操權的報業?

相關新聞
百家廊:取 名 (2010-03-21) (圖)
翠袖乾坤:盛宴 (2010-03-21)
娛視觀:名牌自殺? (2010-03-21)
琴台客聚:西方傳教士和印刷術 (2010-03-21) (圖)
生活語絲:真假金門鋼刀 (2010-03-21)
隨想國:紫砂壺沖咖啡 (2010-03-21) (圖)
醫情識趣:平常心面對平常事 (2010-03-21)
百家廊:遠在他鄉的《華人》雜誌 (2010-03-20) (圖)
翠袖乾坤:食物失憶 (2010-03-20)
琴台客聚:呂洞賓下凡記 (2010-03-20) (圖)
海闊天空:德國牛耕田 希臘馬食穀 (2010-03-20)
杜亦有道:中華本教 (2010-03-20)
隨想國:愛之歌 (2010-03-20)
詩幻留形:寫實的神交 (2010-03-20)
百家廊:動盪的五十後家庭 (2010-03-19) (圖)
翠袖乾坤:另一些「犀利」人 (2010-03-19)
一網打盡:面具之後 (2010-03-19)
琴台客聚:時光之流 靜止之處 (2010-03-19)
生活語絲:一星級假期 (2010-03-19)
扶林晚風:歷史是個大舞台 (2010-03-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