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對不辨消息來源的真偽,就信以為真的,中國人的成語中有頗多的選擇可用。「道聽途說」顯示傳聞或都市流言之不可信。亦有人會採用「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以表示盲目追隨。當然很多時候「以耳代目」亦會被採用,以表示「眼見為真」。
從字面去考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中,各有發揮,眼又是最可信賴的。看上去紅色的一大盤𣆥菜,不靠味覺和嗅覺又怎能判斷是辣是鹹?一杯白開水是否熱燙又豈是單憑視覺可以分判?故可知「以耳代目」及「眼見為真」所指的是是否存在客觀投入的觀察。不過在混沌的世代,即使眼見也很多時當不得真。曾發生過兩份報章對相同新聞的兩個不同版本報道。
甲報說一名男子因身染不良嗜好,深宵為此與母親爭吵後,憤而跳樓,跌落一樓平台受傷送院。乙報則報道男子服食過量藥物,神志不清在家中脫光衣服後企圖跳樓,母親衝前營救不果。如果只買了其中一份報章,你當然只會相信該報的報道,而不會懷疑當中另有別情。實情(可能)是乙的報道正確,因為乙提供了男子赤裸臥在一樓平台的照片。而甲所刊的是男子被毛毯蓋着剛送上救護車的圖片。甲報的文章中遺漏了男子赤身露體的重要情節,有理由相信是因為記者到場時,男子剛被救下送上救護車,在連「道聽途說」也沒有的情況下,當然沒可能估計到曾發生脫衣跳樓的一幕。
抵達事發現場的先後也可能會影響到報道故事的真實性,在報刊多有預設立場的今天,能不更細心?「眼見為真」並非真相與事實的保證,求真絕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