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雖然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2年前已開始發展私大的構思,不過院長阮博文坦言,由於在現有制度下,學院獨立後要取得「大學」之名仍「無法(例)可依」,且難以與理大本部保持緊密的夥伴關係,發展獨立私大計劃已暫時擱置,該校暫時仍會維持現狀,只作為理大轄下一所提供自資專上課程的院校。他指,政府現正檢討《專上學院條例》,而教資會的高等教育檢討亦會包括自資界別的發展,希望能為本港的私立大學確立明確的新方向。
「行政」決定一拖10多20年
阮博文指,香港成立私大雖然有樹仁作先例,但其中的過程並不完善,欠缺客觀標準之餘,甚至沒有相關法例可依從,「樹仁的情況是,學位課程先做好學術評審及覆審,質素各方面都沒問題了,仍需要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前後需要10多20年時間;而且那是一個『行政』決定,沒有法例客觀列明要怎樣成為『大學』,難免給人主觀感覺。」
他強調,從個別院校的角度,由於私大沒有政府資助,「大學」名銜對於收生,特別是取錄非本地生時,是絕對重要的因素,而整體來說香港要成功成為教育樞紐,更應於較短期內產生一些高質素私大,而非每間都要經歷「樹仁模式」等上10多年時間,「要求嚴格並非問題,但重點是機制上要有一個fast track(捷徑);否則若拖上10多年,即使開始辦學時充滿熱誠,也會出現quality decay(質素衰退)。」
欠大學名銜 收生無保障
現時學院提供的10多個銜接學位課程中,約半數為理大頒發的學位,另半則為海外大學學位。阮博文表示,為成功過渡至私大,學院已向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提交申請,為商科、社會科學等3大類課程進行本地評審,學院亦希望在完全獨立之前,能有數年過渡期,繼續提供理大頒發的學位課程,「新的私大怎也需要時間建立自己的品牌;若即時不再提供理大課程,完全只靠自己,難保收生不會一下子下跌2、3成,加上仍欠政府數億元建校貸款,財務上或會出現危機。」
不過他指,當局初步傾向新私大必須與原大學本部劃清界線。為免面臨不必要的營運危機,學院暫決定維持現狀附屬於理大,待教資會高等教育檢討及《專上學院條例》檢討完成後,才進一步研究私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