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棄置的組合櫃與抽屜,在Dennissoap巧手下組成新雜物櫃。
設計師Dennissoap自小在深水埗舊區長大,不時會拾荒,收拾雜物來重新組合。他展出的作品主要是燈和凳,用上的材料不只是木,還有筲箕等。「我嘗試物色不同材料,不會刻意指定只用某些東西,畢竟有時候刻意配搭的效果也未必是最好。」
當中他最喜歡的是那盞用筲箕作燈罩而組合出來的燈,外表襯上彩色冷絨。「筲箕令我想起媽媽,而『毛冷』亦與她有點聯繫,也有一點母子情懷。」除了這個環保家品外,還有利用各式抽屜做出來的雜物櫃,利用昔日剩餘的宣傳單張,貼滿了凳與雜物櫃,褪卻了舊物那種殘舊氣息。他說把環保物品做得美觀,確實有難度,會盡力加強美感和線條運用。
「雖然我的工作是負責平面設計,其實我以前讀過產品設計,早前搬工作室時,都是利用別人棄置的舊傢具,經過再造後在新工作室使用,讓我發掘了利用廢物循環再用的潛質,投入這方面的創作。正如我早前在牛頭角興記拾了一張椅坐,但因為沒有椅腳,我便重新用木材為它裝上,成了一張新椅。」
Dennissoap在找尋合用的舊物時亦有很深感受,發現被丟棄的東西並非想像中那樣殘破。「其實很多人丟棄的東西都是很新或仍然用得着,特別是一些組合櫃。即使這次用來做木凳的木板,都是從櫃裡抽出來用的,我執拾回來時其實是很新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