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博雅論壇:中西文化相遇下的人文研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5-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首屆博雅論壇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孫琳琳 攝

 ■文:梁小島 圖:中華青年精英基金會提供

 近年由西方世界金融海嘯所引發的各種討論中,一個最重要的警示,是如何對資本主義制度及其背後的理論資源、意識形態作重新的檢視;而幾乎與此同時進行的,還有國際人文學者和教育機構對華人社會的儒家傳統,再次給予相當的關注甚至更積極的參與。比如過去三年中,新增的孔子學院就多達100多所,覆蓋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更有趣的是,現今對儒家文化的了解和推動,除了民間層面,還得到來自官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並成為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或者華人世界對西方的文化輸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它反思和創新,既是當務之急,也是潮流所趨。

 上周五,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的首屆博雅論壇,邀請了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林毓生教授,就中西文化對話的背景下,探討中國的人文學者如何在儒學傳統中保持中國文化的創造性和活力。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全球化時代中國文化的取向──自由主義與新儒家的大師對話」,76歲高齡的林毓生教授,被認為是華語世界對自由主義原理掌握得最清晰的人,在精研五四全盤性反傳統主義後,他強調的「建設法治、公民德行與公民社會是中國社會走上良性軌道的基礎」,成為解決中西文化接應難題中最具建設性的方案之一;而歷史學出身的杜維明教授,一直以中國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為中心的研究,令他成為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來自兩個思想學派的領軍人物的難得會面,吸引了約50名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和各界精英名流代表,以及包括北大學子在內的約500名高校學生到場。

 在各長達1個小時的主題發言中,兩位思想大師並非抽象地描述中國文化的何去何從,而是分別從各自關懷的研究領域出發,細緻且深刻的闡述了對人文學科的研究價值,以及儒學研究發展的歷史脈絡的觀察和思考。林教授的發言《在中西對話的脈絡中如何推展中國的人文研究?》,再次強調人文研究中,堅信的「人性」自身所擁有的正面資源,以及科學實證主義所無法提供的「自覺意識、反思能力所蘊涵的理性」等。他對西方學術資源中過分依賴所謂「客觀」史料、功能學說提出批判,並回歸到他一貫堅守的「獨立人格」、「自由平等」,將西方自由主義轉化為中國知識分子道德精神的召喚。

 同樣致力觀察和研究西方現代化衝擊下的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問題的杜維明教授,以《西化陰影下的儒學創新》為題,以儒家學說作為其切入角度,指出最早一批的儒學家幾乎都擁有西方教育背景,使得當時的儒學研究重點在純粹西化。而自1919年以來,歷史和政治環境的巨大改變,都影響了儒學對外來文化的吸收態度以及產生偏差。他認為,儒學之於中國文化,和啟蒙思想之於西方主義一樣,已成為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寶庫。與林教授的批判立場一樣,杜維明教授指出,當西方最傑出的學者對西方啟蒙進行批判時,華人學者更有責任對此做出反思和批評,而一直以來的儒學思想,便提供了批評的資源和參照。

 在講座中,兩位學者還針對目前華文人文研究環境、一流大學的創建以及儒學研究的方式等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比如林毓生教授提到的「在制度上和文化氛圍中提供給研究者不受外界打擾的時間和空間」,比如杜維明教授說的以「大學和他的民族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作為判斷一流大學的標準等等,無不直擊當前學術界急功近利的要害。

 首屆博雅論壇,是由北京大學和中華青年精英基金會主辦、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承辦的大型學術活動,旨在打造一個「高端、高知、高見」的學術品牌。創立於2007年的中華青年精英基金會,以加強內地和香港青少年間的溝通與了解為目標,正如基金會主席、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志剛在開幕致辭中說,「青年人是未來社會的精英,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傳承者,作為中華青年精英基金會的宗旨之一,人文精神一直是我們宣導的核心價值理念,我們希望通過營造人文教育的氛圍,喚起青年學子對人文的尊崇。」這需要的是一份持久的信念和行動。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豐子愷的漫畫「原型」─漫談竹久夢二 (2010-05-29) (圖)
開卷有益:茶店說書 (2010-05-29)
文化觀察:從淺顯到深邃的網絡流行語 (2010-05-29)
博雅論壇:中西文化相遇下的人文研究 (2010-05-29) (圖)
歷史與空間:《清明上河圖》的「雙胞胎」疑雲 (2010-05-26) (圖)
藝堂上下:宜為詞牌譜新曲 (2010-05-26)
豆棚閒話:為人不可效白隱 (2010-05-26)
來鴻:最愛城河 (2010-05-26) (圖)
更正啟事 (2010-05-26)
歷史與空間:董小宛的美食世界 (2010-05-25) (圖)
豆棚閒話:古代清官懸物示廉錄 (2010-05-25) (圖)
來鴻:敬悼陶大鏞教授 (2010-05-25)
詞話詩說:小團圓 (2010-05-25)
歷史與空間:四種醉──從四篇香港新高中「中文科」宋代作品說起 (2010-05-22) (圖)
遊蹤:台灣「書坊齋」書店有感 (2010-05-22)
文化觀察:歷史,是用來消費的? (2010-05-22) (圖)
文訊:戲劇通識睇──戲劇藝術賞析工作坊 (2010-05-22)
「第三隻眼睛:高行健的戲劇與世界」講座 (2010-05-22) (圖)
劉楓、梁平波書畫展浙江開幕 (2010-05-22) (圖)
歷史與空間:客家婦女為什麼不纏足 (2010-05-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