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有欠深度的余隆式Carmina Burana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5]     我要評論

文:蕭威廉

 香港管弦樂團本樂季的閉幕音樂會,由中國愛樂的藝術總監余隆操刀指揮,上演的主要戲碼是二十世紀最膾炙人口的合唱作品Carmina Burana。參演的除了港樂,還有上海歌劇院合唱團、香港兒童合唱團,以及擔任獨唱的陳小朵(女高音)、Peter Maus(男高音)、廖昌永(男中音)。

 這樣原本有十足叫座力的曲目和陣容,偏偏碰上了該晚的另一盛事:世界盃巴西對荷蘭八強對決!因而光芒略減,不僅是觀眾在音樂會接近尾聲時有些心不在焉,就是台上的表演者們,一散場衣妝未卸就趕場觀看足球轉播的也大有人在。音樂碰到體育,就產生了「這邊廂正襟危坐神遊物外,那邊廂引吭高歌心懷熒幕」的兵荒馬亂喜劇感。

 余隆的指揮,從好的方面說,不拘泥於作品的框架,不鑽前人的牛角尖,因此顯得輕裝上陣,有活力有自信;但另一方面,他的音樂表現力缺少精神層面的凝聚,一章又一章的合唱,一段又一段的獨唱,就那麼很表面化地唱過去了,幾乎不留痕跡。這與我以前在維也納、薩爾斯堡聽過的Carmina Burana相比,顯得份量太輕了,甚至感到陌生化。此作來源於二十四首十三世紀前僧侶學人們的詩篇軼作,是作曲家從二千多篇手稿裡挑選出來的(場刊說成一份現成的手稿,那是不確的),其中有拉丁文、古德文,以及方言德文,是不同作者於不同時期寫下的片段,但全部都「離經叛道」:垂涎美酒、美食和最主要的美色,沒有一篇求取救贖讚美上帝的。最著名的開篇合唱曲O Fortuna(噢命運),也是哀嚎命運的無常而不可違,作曲家Carl Orff還把它放到終曲重覆一遍。全曲不只是對世俗歡樂的追求讚美─那就太庸俗了,而必須要有從虛無陰暗的修道院的刻板無味,反戈一擊,爆發出擁抱生命的青春、肉體的歡快和珍惜。所以全曲需要釋出感慨上的深度和歌頌發現感官的明艷色彩。但這些,余隆統統欠奉,表面上的活力和灰暗的音色相結合,說明他對Carmina Burana的演繹還很青澀,大有可挖掘空間。

 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在兩個月裡,已是第三度來港與港樂合作了。之前他們在迪華特的baton下參演了Fidelio和《歡樂頌》,音色的純淨和表現力之佳令人印象良深,但這次打了折扣,沒有完全放得開,去展現僧侶們幡然醒悟的對生命的謳歌。不過他們若能保持之前的水平和不斷進步,我相信他們已是近十年來亞洲的最佳職業合唱團了。

 獨唱者方面,廖昌永的抒情性是毋庸置疑了,只是他的表演陰晴不定,強響的處理不佳,雖然歌喉還是動聽,但不出彩;男高音Peter Maus十分可喜到位,活像個偷腥的僧侶;女高音陳小朵形象可人,1米7以上的身高像中國版的芭比娃娃;她的中低聲區音色奇特,像個化裝喬扮的老嫗,但高音區則燦如銀鈴,冉冉不絕,如同白雲出岫,音樂上有登仙化羽之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新人歌唱家。

 這場音樂會,對我來說是有點無精打彩了,不過幸而有陳小朵的演唱點綴出生命中可以遇見的美。希望在香港能更多地領略她的演唱。

相關新聞
雲門香港行 流浪者之歌與花語 (2010-07-25) (圖)
有欠深度的余隆式Carmina Burana (2010-07-25)
點評集:魔戒三部曲之四──談《true/本當(真的)》 (2010-07-25)
活動推介:斷食少女.K (2010-07-25) (圖)
初試兒童劇 進念吹「魔笛」 (2010-07-18) (圖)
魔笛 (2010-07-18) (圖)
中央樂團改革與我的回憶 (2010-07-18) (圖)
活動推介:炎夏•熱舞•廣州 (2010-07-18) (圖)
浮士德精神與默菲斯特深淵 (2010-07-11) (圖)
編按: (2010-07-11)
點評集:迪華特+蘇柏軒的港樂 (2010-07-11)
城市亂彈:私人屋苑會所式的「藝術」 (2010-07-11)
活動推介:與小交一起重溫金曲 (2010-07-11)
活動推介:兒童戲劇搞甚麼? (2010-07-11)
芬蘭室樂 李垂誼 (2010-07-04) (圖)
香港國際室內音樂節 (2010-07-04) (圖)
中國小提琴超新星朱丹 (2010-07-04) (圖)
香港敲擊樂神童龍一脈 (2010-07-04) (圖)
波蘭小提琴家歌圖 (2010-07-04) (圖)
中國低音大提琴家張達尋 (2010-07-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