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為浙江民營企業家開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修班」,其中包括指導企業順利交接班。
——拒走低端「發家老路」 獨闖創意「朝陽產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經歷了改革開放30年的跌宕起伏,中國民營企業界的創業一代(下稱「創一代」)已是難抵無情歲月的流逝,紛紛邁進榮休年華,致使一波中國家族式民企的交接高峰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關鍵時刻如期而至。
此輪接力高峰中,在大眾心目中集聚「富二代」、「80後」、「紈褲子弟」等非議元素於一身,被貼上「生活優越、個性突出、不知人間疾苦」等標籤的接班關鍵人群開始走向前台。有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逾5成中小家族企業子弟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接班。但專家指出,其中不乏擁有一定學識的「富二代」在非議聲中,卻大膽地進身文化創意、網遊、環保等前沿產業並初獲喜果,且個別「富二代」的勇闖開拓給「創一代」帶來有益補充,甚至成為捅破傳統產業發展「天花板」的利劍。 ■本報駐浙江記者白林淼、實習記者 章嵐
近幾年來,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頻頻推出針對「富二代」的培訓,這些名稱不一卻實質相近的辦學,主要的核心就是指導「富二代」如何順利接班。據了解,這些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備受社會關注,但是卻改變不了浙商「新生代」獨立闖蕩的選擇。
脫離編織袋「家業」兒子創數碼公司
舒葉出生於浙江經濟強鎮的瑞安塘下鎮,他的父親於20多年前在當地創立了一家編織袋的生產企業,此後還與親戚一起創辦了製造包裝機器的公司。2003年,作為獨子的舒葉從浙江工商大學畢業後,按其父親的意願進入了編織袋生產企業,在機械轟鳴、廢料四濺的工廠中與一群低端製造的民工終日為友。
2年後的2005年,結婚不久的舒葉向父親正式提交了辭呈,此次他很認真地告知父親,不管是編織袋生產企業還是包裝機械製造公司,在國際新產業不斷興起以及國家節能減排、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眾多壓力之下,低端製造業企業的道路已越走越窄,他的觀點得到了父親的肯定。
離開公司後,舒葉與妻子一起到溫州市區的數碼城開設了代理數碼產品的公司,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目前他已經相繼在溫州、台州、杭州及這些城市所轄的縣市開設了8家銷售分部。當然,舒葉的「出走」在民營經濟發祥地的溫州、寧波、台州、義烏等地絕非是偶然的現象,最近幾年「80後」的浙商「新生代」已大批學成歸來,其中大多數還具有海外留學的背景,年少闖蕩國際且學有所長的他們自然期待更大的作為。
多具海外留學背景 人脈視野超父輩
台州大型醫藥企業總裁的長子王學林,在澳洲學成歸來後並未回到台州,而是直接到了杭州與幾個好朋友開了一家環保產品公司。他認為,父輩的創業很艱辛也積累了很多的資源,但是就是吃虧在那個年代沒有很好的教育環境,所以有些事情的價值觀和年輕人存在差異。他希望能在父輩的企業基礎上,再結合他們擁有的人脈關係,發展更新銳的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