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恭堂門前。
——反思香港歷史系列(四)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裡,人們對祖先存有極高的敬意,除了建立祠堂外,更會在清明、重陽舉行具規模的祭祖活動。時至今日,香港人在清明、重陽拜祭的多是死去的親戚,而非先祖,只有新界一些氏族仍保留了拜祭祖先這個傳統風俗,當中包含了孝子賢孫對祖先的懷念之情及感恩之意,拜祭的儀式亦有助維持宗族的團結。 ■文、攝:曾家輝
城市中未必會一族人舉行特定的祭祖儀式,只會在某些傳統節日時,在家中拜祖先,或到先人墓前拜祭。年復一年,新界氏族是否承傳了祭祖的傳統?而相對來說,新界氏族的承傳又是如何?筆者曾參加了兩個考察活動,一個是新界錦田廈村鄧氏所舉行的秋祭,另一個是上水廖氏秋祭,希望可以從鄧氏及廖氏的祭祖習俗出發,看到在某些「秩序」中,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及儀式習俗,跟現代文化,例如社會發展、人際關係等連繫起來。
歷史,不只是一處處古蹟或一件件文物,其實更難得的,是我們所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