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西方大國政壇近年多年輕的新生代。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任時不足五十歲。英國新首相和副首相,都是四十多。卡梅倫只四十四歲,比奧巴馬還年輕,這兩個都是西方大國。英國更是傳統上保守的國家,但他們都接受求變的社會思潮,打破了過往英國邱吉爾、法國戴高樂老人治國的傳統。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也是老人當政。高層領袖都是七老八十。只有在鄧小平堅持年輕化的人事政策之後,並立下了老了便退下的規矩,方才使中國領導層趨向年輕化。
但現在我國的一刀切人事政策,也有它的弊病。有些六十剛出頭的政壇人物,其實仍然年富力壯,卻要退下政壇,其中實在浪費了不少人才。但不一刀切又不行,我們的幹部制度是自上而下的任命,如果你退他不退,如何服眾?只好訂下個年齡槓槓。於是有幸有不幸,有的剛差幾個月的年齡線,線上的必須退下來,線下的便提上去。
過去提過老中青三結合,但現在不行,原因都如上述。誰可以結合,誰不行,容易引起爭議,還是用年齡槓槓來攔住比較省事。
年齡槓槓也與級別有關。如果升到正部級,可以六十五歲退休,往下的六十歲便要退,再往下的五十多歲便不提拔,實際上埋沒了不少可造之材。
西方的大選並沒有年齡槓槓,得選票的上位。當然「老餅」不太受選民歡迎。一個求變,產生了不少年輕的政治家和政客。但是年輕有為,也難以治理積重難返的社會病。金融海嘯,美國經濟亂了套,奧巴馬想整一下華爾街金融大鱷,但談何容易!奧巴馬求變的口號並未兌現,民望低落。歐洲大國想治理一下「福利病」,結果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出現了今天希臘和西班牙等國的債務危機。中國幹部制度有個年齡槓槓,有利於新舊交替的相對穩定,西方選舉出現的政壇新生代,有利於能者居之。各有各的好處,值得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