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堅
清潔的國度
從鐮倉時代開始,糞便作為有機肥料,被稱作「下肥」,大規模使用於農田,對提高農產量發揮過很大的作用。十五、六世紀綿延了150餘年的「戰國時代」,雖然出現大量戰死人眾,而日本的總人口卻從一千萬上升到一千七百萬,不少歷史學家將其歸因於農產量的提高。當時的江戶城(即現在的東京),「公眾便所」林立巷口街首,由業者僱人用杉木桶或者竹桶,挑去回收集中地,車載船運,送往郊外,施肥農田。下肥作為「商品」,隨著市場價格浮動,史載其價昂貴時,農民無力購買,抱怨連連,曾經聯袂舉行過要求降價的「示威遊行」。
十六、七世紀開始,江戶城的常住人口超過一百萬,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卻很少發生同時期歐洲大都會所遭遇的「臭氣熏天」,讓來訪的歐洲傳教士們目瞪口呆。寫過影響巨大的《日本史》的葡萄牙籍耶穌會教士路易斯.佛洛伊斯(Luis Frois 1532-1597),後來在其《日歐文化比較》一書中,大讚「日本的街道真的太乾淨了!」這類驚歎並不少見,如江戶後期旅日的德國醫師佛朗茲.西波德(Franz Siebold 1796-1866),也在其旅行記《參府紀行》中,記敘日本人善於管理穢物和清掃街道。
如廁之道
京都的東福寺,保存著日本「最古的廁所」。廁所在禪寺的東側,稱為「東司」, 雅號「百雪隱」,至少已有600年的歷史了。長三十米,寬高各十米的木製建築,其中置兩列一大一小一組的甕缸,右側大者用於大便,左側小者用於小便。禪寺是佛門修行重地,如廁規矩森嚴,可以稱為「便之道」:如廁者先將衣物掛於專屬的衣架,然後在廁所門口右手提桶汲水,左手拉開扉門,脫下草屐,換上廁所專用的草鞋,跨上便器解便,完事後用三角形木片揩淨屁股,置入盛水的木桶洗淨,右手持桶水,並以左手居中掬捧,以防濺突,注入便器清洗一過,換回草屐,將桶送回門首,待後一批僧人使用,然後正衣離開。這種跡近儀式化的如廁行為,看起來頗有點麻煩,但古今的日本人卻大多不憚拘泥,藉以保持廁所的潔淨。
日本是亞洲最乾淨的國度之一,大概和這種傳統「潔癖」有關,而這種傳統,據說和日本的本土信仰「神道教」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要對神道教的教義用兩個字來概括,也許最合適的便是「清潔」一詞。《記紀神話》中伊耶那岐逃出「黃泉國」(地獄)後,首先從事的便是在阿波岐原的河川裡,「禊祓」淨身,正是在淨身的過程中,誕生了日本人的祖先神「天照大神」等「三貴子」。神道教討厭「污穢」,信徒參拜時必須淨身,否則不為「神祐」。據說因為這種「潔癖」,日本的神社向來只管「結婚」和「生子」,而把其認為「不潔」的「喪葬」,推給佛教寺廟去操作。神道教偶爾也會舉辦「神葬祭」,但絕對不能在神社舉行,而必須在喪葬社或者喪主的居所舉行,以免玷污神社潔地。
信仰層面的「潔癖」
正是因為日本人的「潔癖」,來自衛生措施(形而下)以上的宗教信仰(形而上),所以會那麼拘謹執著。日本人從小學生開始,就被灌輸這種「清潔」信仰,使用便器之後,要將其清理乾淨,讓下一個使用者也能乾淨使用。譬如說用過捲筒手紙後,常常有人會將手紙的端口疊成三角狀,以便下一個使用者快速找到端口等等。而將便器搞髒不加清洗的人,會受到師長的斥責和夥伴的鄙夷。筆者發現不少日本人寧可憋屎忍尿,也不在不潔的廁所方便。很多人在家使用坐式馬桶,外出卻選擇蹲式便器,因嫌坐式墊圈不潔。日本人外遊歸來後,通常抱怨最多的是旅行地廁所不潔。
日本的公共廁所,大抵設在車站或者商場之中,很少在大街上看得到。日本全國的便利商店和加油站數目相埒,各有四萬七千家左右,大多都設有廁所,可以自由方便,未必需要購物或者注油。筆者在日本待了十多年,在外使用最多的便是這一類廁所,大部分都比較清潔。除了便利店和加油站安排專人輪流清掃看管之外,使用者的衛生意識和衛生習慣,是維持清潔的首要條件。筆者年前指導本科生寫過中日便利店比較研究的畢業論文,曾經指示該生建議國內便利店也普遍安置廁所,既解決大城市的「就廁之難」,也提高顧客的光顧率。現在想來,至少在當下有點難以實行,因為不單空間不易籌措,鑒於維持遠比設置難的情形,目前似乎還缺乏使用者參與維持這一保證條件,大部分的便利店需要設專人管理廁所,才能讓其持續使用,就像大街上的公廁一樣,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了。
兼及人性與環保
日本廁所設備在人性關懷和資源節省上,可謂動足腦筋。近年來「溫水洗淨便座」型廁所,在日本迅速發展,普及於政府役所、公共機關、學校、旅館飯店、商舖等處所。便後洗淨,不但是清潔問題,而且還是健康問題。美國人的痔瘡患病率為人口的80%,德國人為70%,國人有「十人九痔」的說法,估計也在七八成左右,而日本人的發病率才兩三成,明顯較低,除了飲食沐浴和運動的習慣之外,衛生條件和習慣也是重大原因。洗淨式廁所,絕對有助於降低痔瘡、肛裂等的發病率。
日本女性在如廁時,有八成以上在意排泄的聲響,於是一再按鈕沖洗,以水聲抵銷排泄聲,造成用水的嚴重浪費。因此近年來很多女廁都內置「音姬」裝置,按鈕之後,模擬水流聲或者音樂聲頓起,以免浪費水資源。最近日本國內流行「環保音姬」商品,女性攜帶這種小掛件如廁,方便時按鈕播樂。東陶和伊奈等大手潔具開發商,開始向市場投入「高科技」便器,在自動消臭清洗乾燥功能之外,還有化驗糞便功能,在顯示器上列出各項指標,及時報告隱患。東京羽田機場的女廁所內,安置大型彩顯屏幕,播放和健康美容有關的各類資訊,大受使用者歡迎。最近伊奈投放市場的「無臭無水小便器」,成為環保節能利器。小便器每次沖洗原本需要4公升用水,以男子平均白天使用4次、全國男性勞動人口十分之一的370萬人使用率,一天可以節約59,200噸水,一年就是2,160萬噸水,超過頤和園昆明湖蓄水量的十倍,其一年「減碳」量為8,579噸,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廁所是一國科技發展的窗口,更是一國文化乃至文明顯示的窗口,理應和餐館一樣,登入「大雅之堂」。《說文》說:「廁,清也。」《釋名》詮釋說:「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也。」讓我們回到立廁的初衷去吧。
(趙堅,大阪常磐會學園大學教授,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