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應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如今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學齡前的培養。 網上圖片

吳洪森

 今年兩會期間曾經有人提出延伸義務教育的議題,有的主張向上延伸到高中,也有人主張向下延伸到幼兒園。我的朋友楊支柱先生特地為此撰文,主張義務教育往下延伸,為此提出了4條理由:

 第一,可以使相當一部分低收入的年輕夫婦在最佳生育年齡養得起孩子,增加十幾年以後勞動力的數量,並提高其質量。

 第二,砍掉普通高中可使本科、碩士、博士的畢業年齡全都提前3歲,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勞動力的總量,緩解人口老化。如果將職業高中改為兩年制,可進一步緩解今後勞動力不足的難題。

 第三,高中階段因為學校的影響力較小和學生離參加工作的時間較遠,不可能取得足夠的獎學金和貸款,窮人的孩子再優秀也讀不起。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相銜接,可以一舉解決窮人的孩子因為沒有錢讀高中而喪失上大學機會的問題。這一方面有利於人盡其才,另一方面有利於社會公平。

 第四,由於生育率的持續下降和學校合併,原來每個村都有的小學現在絕大部分被閒置。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正好廢物利用,避免社會財富的浪費。在師資方面,本來生源下降就使得相當一部分小學教師人浮於事;高中教師下移推動初中、小學教師依次下移,又可釋放出一部分小學教師。這兩方面富餘出來的小學教師經過短期培訓以後充任幼兒園教師,也算是人盡其才。因此,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增加的財政開支遠不如想像的那麼大。

 我雖然也贊同義務教育應該向下延伸,但是我的著眼點和楊支柱不同,我主要是從幼兒教育的極端重要性來考慮的。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八歲,八歲看到老。這句老話就點出了幼兒階段對人的一生的至關重要性。東方式思維特色是經驗和籠統,缺少細緻的科學實證研究。有關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中國人一直是依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以及「孟母三遷」之類的故事來強調的。 

 十九世紀初期,英國有個傳教士堅信天才是人為可以培養的,為此他和好友爭論了數年,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他毅然還俗結婚,用實踐來驗證自己的理論。這位前傳教士婚後一共生育了4個兒子,應該說他的培養是成功的。四個孩子不僅個個成才,其中一個才19歲就獲得了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這傳教士是個有心人,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他每天記日記,把培養孩子的方法、效果以及孩子的表現都作了記載。他過世後,幾大箱日記輾轉到了哈佛大學圖書館,被保存於地下書庫,再也無人問津。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哈佛大學教育系有個教授打開了塵封百年的日記,全部通讀了。並且將日記中所採用的教育方式提煉出一些幼兒教育的重要觀念和理論,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八十年代初出版之後,在美國風行一時,成為幼兒教育的指南。

 我覺得這本書裡有幾個關鍵點非常重要,第一是關於教育與收穫的倍數理論。該書說,五歲之前,家長在孩子身上投入的心血和時間,在未來的收穫是十倍;五歲到八歲,未來收穫是五倍;八歲到十二歲,一份投入,一份收穫;過了十六歲,投入和收穫將倒轉過來,十份的投入,收穫只有一份。

 這倍數理論印證了中國老話「三歲看八歲,八歲看到老」,只是更加具體細緻了。

 第二條重要規則是寓教於樂。對幼兒的知識、技能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都要以遊戲的方式進行,讓孩子在學習的快樂之中成長。這樣,孩子不僅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成長了起來,而且終身都會保持好學的熱情。這一條,對如今的中國家長特別重要,中國做父母的,只要有經濟能力,早早就開始了學齡前的培養,可憐的孩子,從三歲開始就沒了完整的周末,被送到這兒學鋼琴,被送到那兒學繪畫。這種灌輸是強制式的培養,導致的結果是孩子學一樣恨一樣,不可能培養出人才來。可惜就是有那麼多家長不明這個道理。《論語》第一句話就是講學習的快樂,把學習作為人快樂的源泉來開發,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

 第三條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刻意的培養更重要。孩子非常善於接受周遭環境無意識的影響,因此對幼兒的培養應該以影響的方式進行。有些家長自己在麻將桌上下不來,卻訓斥孩子要好好讀書,環境影響和家長的口頭道理完全對立,你說孩子會接受什麼呢?孟母三遷重視的就是環境影響。所以對八歲前的孩子,以影響的方式來培養是最好的方式。

 第四條是,對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遠比知識和技能培養更加重要,後者只是培養前者的工具。比如孩子的自信、自樂、自愛的心理素質,一旦獲得,終身受益。而中國家長普遍的做法卻是相反,為了孩子早日晉級採取威逼利誘的手段,結果,即使孩子鋼琴級別上升了,卻摧毀了孩子學習的自信和興趣,完全是得不償失。

 我是在二十七年前結婚的,在女兒出生前兩年,有幸從一本翻譯自日文的幼教書籍中讀到了上述有關內容,我堅信該書所講的方法和理念是準確的,並照此實行,其結果相當令人滿意。我女兒進入小學之後,我們從來沒對她的讀書施加壓力,也不在意她的學習成績,並且經常鼓勵她多玩。她考大學時被復旦、港大、中大錄取,中大還提供了本科四年全額獎學金,於是她就選擇了到中大。

 我殷切希望中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能懂得幼教投資少收穫大的好處,把教育經費向幼教傾斜,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主要投給了高等教育。

相關新聞
希思 孤獨的一生 (圖)
鐵娘子神話 希思宿命 (圖)
只此一人:跳牆瑪利亞 (圖)
試筆:給爸爸──門多薩的信
詩意偶拾:挾持
短載:魚王
詩意偶拾:瘋女,傻子
稿例
百家廊:應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 (圖)
翠袖乾坤:二十五十
娛視觀:從電影看菲國治安
琴台客聚:鐘和雲的想像與辯證
生活語絲:京津兩半天
一網打盡:停一停 想一想
寫我遊情:敘利亞的第一個晚上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