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網絡監督:任重而道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王大慶

 前不久,國務院新聞辦發佈了《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白皮書說,互聯網在政府與公眾間架起了直接溝通的橋樑,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成為中國政府執政為民、改進工作的新渠道,互聯網上的公正言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中國領導人經常上網了解公眾意願,有時直接在網上與網民交流,討論國家大事,回答網民的問題。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維護公民依法享有的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並積極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

 白皮書所言不虛。因為絕大多數政府網站都公佈了電子郵箱、電話號碼,以便於公眾反映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少地方的政府網站也都建有自己的大眾論壇,供百姓一吐心聲、鞭惡揚善。

 7月31日的《新華日報》就專題報道了泰州市高港區在政府網上開闢了「大江論壇」,論壇自4月份開辦後,點擊率至今已超過2萬人次,網民發貼上千個,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回應網民呼聲,基本做到了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前段時間不少貪官紛紛落馬,也是一些網民通過網絡監督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黑龍江原省委副書記、政協主席韓桂芝、南京市江寧區原房產局局長周久耕、徐州市泉山區原區委書記董鋒,等等,等等。

 除了一些腐敗官員被網絡扳倒,還有不少走投無路的草民,也因網絡相助「柳暗花明又一村」,典型的要數河南民工張海超,患職業塵肺病無處申訴,萬般無奈只好「開胸驗肺」,證明病情。儘管如此,仍沒人理睬,最後驚動媒體,再加上網絡每天數百萬次點擊的強大壓力,這才得到了應有的賠償。

 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國銀監會順應民意,把不合理的銀行收費項目叫停,再次證明了網絡監督發揮了重要作用。自銀行收取「點鈔費」以來,社會上對這一收費項目的質疑聲音就從未間斷,眾多網友通過網絡紛紛指責銀行收取「點鈔費」的霸王條款,認為此舉侵害了廣大客戶的利益。在網絡監督的強大輿論下,「點鈔費」終於被叫停。

 人民網最近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當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93.3%的網民選擇網絡曝光,由此可見,網絡監督已成為當前不容忽視的一種群眾監督選項。

 然而,網絡監督的作用還遠遠未如人意。有些患有「網絡恐懼症」的地方政府官員拒聽網絡上的正義之聲,千方百計阻撓網上的監督言論,上過論壇、登過博客的網友都有過這樣的親歷,自己發的言論、寫的博文常常被莫名其妙地「待審」,含有敏感字、詞或者管理員認為不合適的發言首先被「槍斃」,即使是一些審核過關的帖子也常常被「河蟹」,再發還是如此。特別是揭發一些部門、官員不正之風的帖子,不但有可能被封殺ID,還有可能被以「造謠惑眾」罪追查,輕者警告,重者拘留、判刑。這樣的情況在網上屢見不鮮。除非揭發不正之風的帖子先引起記者的興趣,在報刊或電視裡報道了,轉載到網上造聲勢,這才有可能免除「造謠惑眾」罪,也才能引起有關方面重視。

 有些涉及民生的建議帖,雖論壇支持發表,跟帖也很火爆,可如果有關領導裝聾作啞置之不理,也是毫無結果。有一次,幾位老人找到我,反映他們所住舊城改造的老小區,由於沒有人管理,小偷頻頻光顧,亂七八糟的雜物亂堆亂放,養雞養狗成風,綠地當菜地,路道成了菜市場,小廣告貼滿了樓道口,公用管道、下水道經常堵塞沒人理,等等,既不雅觀又讓人心煩,文明創建時突擊整治好過一陣,可很快又「濤聲依舊」。他們曾聯名向有關部門反映,要求進駐物業管理單位,可一直沒有回音。他們聽說現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網絡曝光,所以求助於我。我非常樂意幫忙,貼帖子前還親赴這個老小區察訪,防止有出入。帖子貼到相關網站後,得到不少網友的支持,也有許多跟帖評論,呼籲有關部門迅速解決這一民生問題。但就是沒有一個部門出來答覆。時已幾個月了,還是沒有任何部門出來解決。這件事的結果不僅讓找我的幾位老人心寒,也讓當事老小區翹首以待的住戶們心寒,同時也讓我的心涼透了。沒想到,一個反映改善民生要求的帖子到最後都石沉大海,你還能指望網絡監督反腐敗嗎?其實,熟悉內幕的人們都知道,通過網絡解決訴求或通過網絡扳倒貪官,那是微乎其微的,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全國也就那麼屈指可數的幾個例子。大多數貪官都是被情婦舉報落馬的,抑或是內部分贓不平引發的。因為只有情婦和「內鬼」才可能掌握貪官的鐵證。

 更讓人費解的是,一些地方的官方或半官方網站,所開闢的論壇大多以「社會和諧」為托辭,拒絕發表「有礙和諧」的帖子,要麼大談各級領導的輝煌政績,要麼發出城市多麼美好、人民多麼幸福的感言,而且這些帖子一直置頂,點擊量也遙遙領先,跟帖也是好評如潮。只是不知道這種歌功頌德的帖子和如此高的點擊是人為製造出來的,還是眾多網民發自內心的?偶爾也會裝模作樣地出現一些「批評」帖,點擊一看都是先談成績後不痛不癢地提一些建議。像這種論壇,和諧倒是和諧,可離中央網絡監督的要求卻相差十萬八千里,更別指望利用它來監督政府工作了。

 誠然,網絡監督是把「雙刃劍」,在提供真實、有效信息的同時,也會摻雜著一些虛假、甚至惡意的信息;網絡的匿名性也可能使一些發言人不負責任;氾濫的「人肉搜索」有可能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可是,對於一種新生且極具生命力,受大眾歡迎的事物,害怕和打壓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唯有積極應對,正確引導,不斷規範,鼓勵廣大網民客觀真實地反映問題,合法合理地開展監督,才能使網絡監督政府官員權力運行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多地發揮出來,也才能更好地體現中國社會的民主與進步。

相關新聞
百家廊:網絡監督:任重而道遠 (2010-09-16) (圖)
翠袖乾坤:藏毒拘留 (2010-09-16)
海闊天空:天災凸顯以人為本 (2010-09-16)
琴台客聚:宋江下山救父兄 (2010-09-16)
杜亦有道:仙境凶間 (2010-09-16)
隨想國:廣東話的樂趣 (2010-09-16)
獨家風景:愛恨時裝 (2010-09-16)
百家廊:哈爾濱風情 (2010-09-15) (圖)
翠袖乾坤:演藝圈掀未婚媽媽潮 (2010-09-15)
天言知玄:官場八字論 (2010-09-15)
琴台客聚:從《紫微徑》談到報人楊君澤 (2010-09-15) (圖)
生活語絲:釜山一日 (2010-09-15)
隨想國:福 氣 (2010-09-15)
路地觀察:餐廳經營的兩極化 (2010-09-15)
百家廊:後生可畏 (2010-09-14) (圖)
翠袖乾坤:漆黑的西餐廳 (2010-09-14)
海闊天空:多幾個親善大使 (2010-09-14)
琴台客聚:報人被殺記 (2010-09-14) (圖)
杜亦有道:追「籠」記事 (2010-09-14)
思旋天地:金秋好時節 (2010-09-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